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竞争力如何,对一个区域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使得区域竞争力具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区域的持续竞争力。要提升区域持续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态化等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各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比较落后的城市,虽然存在诸多的资源优势,但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模式出发,分析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循环经济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垃圾资源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对各种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消耗,各种废弃物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垃圾的源头削减,推行循环经济。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其与传统经济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导刊》2013,(Z1):120
拥有区域、产业、人才和市场等优势的集聚区,仍需要产业界的关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台州市椒江口两岸及温黄平原东部,由北向南涉及临海市、椒江区、台州经济开发区、路桥区和温岭市,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国家战略中的九区之一,是台州市委市政府"主攻沿海、创新转型"战略的主平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台州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作为浙江省级产业集聚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5,(8):16-16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统领经济发展全局。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和原则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断加剧的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以及有毒化学品的泛滥和积累,等等。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 深圳大步领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过的酱油瓶、醋瓶、啤酒瓶,在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当垃圾扔掉,但在深圳华晶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军民眼里,它们却是巨大的财富:该公司每年生产的10万吨玻璃制品中,就有9万吨是通过回收废旧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原理是什么?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环行经济。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减量、再用、循环”(即3R),其中减量是在输入端采用的方法,旨在减少投入;再用是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利用效率;循环则是输出端采用的方法,通过把废物再循环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从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情况变化巨大,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已经承受不住,长此以往,即使不考虑环境资源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使我国经济呈现增长临界状态。因此,我国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以符合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带入到经济生产中来,以循环经济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来讲,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已经将中国压弯了腰,只有使资源实现循环的利用方式,使每一点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将我国从人口和资源压力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经济模式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指出现阶段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与支持,最后指出政府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法律、税收及许可证制度等措施达到发展与完善循环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许岳荣 《经贸实践》2005,(12):38-40
一、萧山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情况回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5年,我区被列入了全省“4121”示范工程中10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名单,2005年初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萧政发[2005]37号)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并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区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工业循环经济逐渐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将资源最大限度地再循环利用,是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本文从化肥工业角度评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模式及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和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节能降耗;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4.
黄星 《发展研究》2005,(9):54-55
循环经济是“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逐步建立起适合福建省省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福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08,(2):55-56
用过的酱油瓶、醋瓶、啤酒瓶,在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当垃圾扔掉。但在深圳华晶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军民眼里。它们却是巨大的财富:该公司每年生产的10万吨玻璃制品中,就有9万吨是通过回收废旧玻璃加工而来的。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深圳减少垃圾填埋量6万立方米,节约生产成本9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台州,人杰地灵,史称“小邹鲁”;台州,山海之利兼得,杜甫诗云:“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工业经济后来居上,“台州制造”名声远播,海正药业、钱江摩托、飞跃缝纫机、苏泊尔炊具、吉利汽车、伟星纽扣……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叶立青 《经济师》2006,(8):248-248
当前,循环经济已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理念,但是,我们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五大误区,实践中面临三大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应担负起主导作用,促使循环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闫慧琴 《经济师》2015,(4):35-38
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都曾经进行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都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国情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分析。中国也曾经广泛参与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如:何为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地位是经济要发展、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条件、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基是自然资源、何为循环经济。然而山西省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后续发展能力薄弱、生态环境的压力非常大,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模式落后。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把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前循环经济的焦点,从企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五个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企业、行业与社会之间静脉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之间的产业链;加速制定出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执法部门的帮助下,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观点。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青海如何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经济导刊》2010,(5):90-9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多数行业延用的仍然是“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