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海洋 《致富时代》2011,(12):179-179
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颇具争议的现实性话题,在当今社会之中,诉讼爆炸现象的凸显,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其自身制度结构相对薄弱,为保护公共权利,维护公法的权威性,避免由于“恶意诉讼”而造成国家司法审判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应当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以完整的思路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体系。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应当限于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环境侵权案件、垄断案件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消费侵权案件和产品质量案件。民事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承担和案件受理费用承担也应当有别于普通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尽管近年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民事公益诉讼层出不穷,但法院大都以不具备原告资格而不予受理.本文在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缺失和理论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为主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显著增加,损害赔偿制度成为其运作的重要组成。尽管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等陆续出台,但该制度在我国依旧处于初建阶段,审判实践中的不适应、不协调日益显现,阻碍这一新诉讼类型的构建。因此,从我国当前该项制度构造的损害赔偿原告资格、责任主体、损害赔偿范围、损害评估体系四个层面出发,结合实践情形进行制度运作中经验及问题分析,为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5.
罗海珍 《商》2014,(38):241-241
现行民诉法第55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对于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只概括性规定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做出明确性规定。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具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笔者针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对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7.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了环境公益代表主体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上的缺位,由检察机关出任环境公益的代表提起民事诉讼,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其外因在于有关主体担此重任的能力缺失,具体表现为个体环保法律意识不足、环保团体发展滞后、环保行政监管部门自身缺陷;其内因在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法律地位、角色性质、基本职能决定了它主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大量建立和工业的不断强大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工程建设,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破坏,不仅危害民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看,环境侵权领域侵害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目前可以追究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而较少或很难追究民事责任。本文试从法律和政策基础、理论基础和司法实践基础三个角度分析我国有必要通过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真正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9.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指与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直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推进宪政建设的题中之意,进行行政诉讼目的的必然要求和保护国家经济利益、整顿社会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吕晓莉 《致富时代》2010,(2):102-102
经济公益诉讼的产生是经济法律对现实社会需求作出的回应,也是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自身的缺陷,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有许多问题需要决。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而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本文认为,应当依据我国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通过确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并提出了构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先旺 《商》2013,(9):174-17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治的实施和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需求愈演愈烈。因为在当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公民也不再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而是通过诉讼去积极的维护公共利益。因为公民逐渐意识到损害公益的行为虽然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损害,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给自己和其他多数人造成巨大的损害。在现实中,由于不法行为所导致的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总体上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为研讨方向,以现实案例为引子,透过国内外现行的理论以及现行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脱节而引发的各类问题,就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研究国外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们可以很好的认识到在立法思想方面、司法实践方面怎样才能更好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域外构建此项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国内现行诉讼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诉讼的目的、价值,从而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打下坚实的法理基础。然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尚未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社会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法理基础和价值等方面入手研究,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闫磊  万阳 《商》2014,(29):213-213
一、原告团制度引入的理论背景及概念 我国法学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大致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应当通过法律扩充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①;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慎重对待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充②。基于以上的理论背景,笔者认为单纯扩充原告的范围依然无法解决提起公益诉讼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引人一种新的制度——原告团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力的介入在“三鹿奶粉”事件的民事赔偿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然而,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应当寻求一种权威、合理、有效的民事救济制度,在解决食品大规模侵权纠纷的同时,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本文基于《民事诉讼法》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提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导致了环境侵害案件与日俱增,在当今中国,人们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对环境保护问题更为关心。文章以汽车尾气为例探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最后从原告资格的明确界定和诉讼制度的保障两方面重点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蕴含了公益与私益的协调与平衡.然而,私益与公益之间内在的张力却不断冲破这种和谐的平衡态势.面对目前知识产权滥用造成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形,传统的诉讼程序无法提供有效救济,可行的办法之一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诉讼机制——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机制,以达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传统诉讼制度进行理念性更新与突破的新型诉讼,是经济法的诉讼程序法.分析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研究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特征,对于科学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和健全经济法的调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通过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后,新的《水污染防治法》有许多关键性的进步,也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新法的修订还有些遗憾之处,其中新法没有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规定,这是新法的很大遗缺,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的水污染法律法规及其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有效措施,已获广泛认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损害问题提供司法救济,就变得势在必行。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公益是传统的法律制度和现有的国家行政管理无法很好回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