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彦 《财经界(学术)》2014,(19):100-102
研究紫砂文化与紫砂艺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审美特性,强调紫砂文化与紫砂艺术传承与创新,紫砂的发展具有时代特性。艺人的参与与经济繁荣是推动紫砂发展的根本,“中国梦”与紫砂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马俊 《消费导刊》2022,(11):74-77
陶瓷艺术所呈现的是陶瓷艺术家追求艺术与审美的艺术素养,陶瓷艺术既代表了传统工艺的卓越技能,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天人合一的哲学。在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陶瓷艺术家往往基于“万物形象化生”的艺术意识,从“象”与“意”的哲学观作为创作之源,陶瓷艺术纹饰作为装饰在陶瓷上的图像,是陶瓷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模仿和想象创作出来...  相似文献   

3.
杨鸣 《市场研究》2013,(7):67-68
民族器乐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绪,在人类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据突出地位,“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西楚霸王》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和思想的现代释义——儒家的管理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精义就在于通过“执两”、“用中”、“行权”,以达“和谐”之目的。在某种意义上,“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量“中”的最终标准。中和思想是符合事物发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暗合,尤其是在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之中,中和思想更是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孝”及其现代教育——高校大学生“孝”的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孝”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道德之一,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反映了孔子思想的《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教育就是教人孝。孝在这里还进一步被描述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似乎仅仅涉及子女对待父母的感情和行为的孝何以能被这一传统肯定为如此根本和重要孝的内容是多层次的。首先,“善事父母曰孝”。其次,对已故父母或祖宗称为追孝。第三,孝是作为子女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其一生中未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补足他们的某些特殊缺憾。第四,不使父母担忧也是孝的表现。第五,孝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命。孝为仁之内核。孔子是孝道的奠基者。孔子的学说以伦理学为主体,其伦理学以仁学为核心,以孝道为基础。《论语》多次论孝,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孝悌并称,不可偏废。第二,无违父母。第三,为父母守丧。第四,在家尽孝,在国必忠。“仁主于爱,爱莫于孝亲”。以孝为核心,处理好基本的五伦关系,仁德的基本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正是这种文化的养育下,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孙演绎和传承这一美德,使之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除了具有其他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同时还带有万物和气、养生苍灵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如《老子》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三,天地人之道也”,因此,“三”既代表着数量上从少到多、由寡及众的界点,同时也指代天、地、人的和谐、平衡之道,因而成为我国民间最为偏爱的数字之一.  相似文献   

7.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船曲“幸国古藏姜举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包含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并对后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注意“和为贵”,坚持“中庸之道”。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在生活层面上又表达为“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而儒家所强调的中庸之道,是摒弃偏激,实现“和”的基本途径。孔子说“中庸知为德也,甚至矣乎”,可见儒家把中庸思想看作是最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音乐商业功能彰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玲 《商场现代化》2006,(32):219-220
音乐它应该是一门艺术,这是第一位的。音乐艺术之美尽管会产生其他实用价值,但美的本身才是根本。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工业的发展使音乐从特定的圈层中扩展出来,音乐价值观念发生巨变。一方面,商业化时尚意识使音乐文化成为商品。另一方面,音乐文化商品化发展对全球化经济发展产生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把我们传统书法、水墨元素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可以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子铭 《商》2014,(3):81-81
自“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当今时代人们所认为的几种艺术起源论及表现形式以来,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不停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当代,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而在艺术表现过程中所借助的工具、物质材料、以及表现者主观审美能力及技巧,则共同构成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众多被借用的客体当中,身体,作为人类感知、认识、乃至表现世界的物质基础及根本出发点,成为了人们思考的焦点和问题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古而博今,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从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宋戈 《商》2014,(50):99-99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音乐商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海生 《商业研究》2000,(7):102-103
音乐商品是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音乐产品,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种形式,它既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基本属性,又有艺术商品的特殊性。当代中国音乐商品在品种、形式和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已置身于音乐商品的包围之中,深入了解和正确对待社会音乐文化中的商品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提高旅游者的游览质量,已成为旅游业纵深发展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接受群体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价值,它不但与其他文化形态同等重要,而且还具有自身独树一帜的风格。从旅游功能看,它既有自然资源的因素,又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可对旅游者产生其它文化形态难以取代的吸引力;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介入视觉的审美感知中,可以扩大主体的视野,增强感知的全面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游客在鉴赏景观的审美活动中做到视听互补,获得更加强烈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16.
钢琴艺术起源于欧洲,连同其前身古钢琴艺术在内,经过了约三百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成长为西方专业音乐中身份最重要、影响最深广,艺术成就最高的音乐艺术形式。而中国人真正接触西方钢琴艺术则是已经进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时代了。然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音乐界在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上,却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中国钢琴艺术的萌芽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可考的音乐历史达8000多年。在春秋时期,孔子曾把音乐列为教育课程“六艺”之一。到了西周,我国使用的乐器已达到70余种。然而就键盘乐器之一的钢琴来说,则完全是一种舶来品,它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钢琴的前身是源于1404年欧洲的弹拨古钢琴。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少量的欧洲古钢琴被带到了中国。据文字记载,我国第一架古钢琴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给明神宗,当时被称为“西洋铁丝琴”。而第一架真正的钢琴是在1709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制造的,这种钢琴后来传入中国,被称为“兴隆笙”。中国最早的钢琴学习者据说是清代的康熙皇帝。他于1673年曾向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Thomas Perei...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5):30-3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183;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到“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背景“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音乐艺术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以审美为基础。但人们往往只习惯从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化之功能角度去评判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因此,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音乐艺术的附庸,邓丽君的音乐打破传统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本文着力从邓丽君的音乐艺术——灵魂倾诉、音乐感动、心灵启迪入手,深掘其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还原音乐教育本色,把音乐教育还给音乐,以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商业文化》2016,(22):95-95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