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3》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城镇范围内劳动力的短期供求状况和失业率进行了预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力供求非均衡与促进就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潜在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公开化,劳动力供求非均衡问题十分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把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加以考虑,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4.
地下经济对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者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者选择参与地下经济活动会影响到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一般工资水平。对劳动者个体而言,参与地下经济活动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对政府和社会而言,劳动者参与地下经济活动会降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政府劳动就业改革决策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我国地下经济中的童工及农民工现象,并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对浙江省5个地区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本地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的现状、特点,就浙江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城镇就业、劳动服务、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地区就业形势。从统计学视角分析劳动力供给现状和劳动力需求现状,可以看出陕西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应大力发展经济,调整教育培养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住宿餐饮文化行业,鼓励劳动力自主就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全面分析了近年我国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并据此提出完善城镇就业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社会稳定大局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简要分析了过高失业率和下岗率的弊端后,从分析失业的不同类型着手提出了缓解就业矛盾的四点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到1998年已形成多元就业所有制结构.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就业效果,在1986年-1998年13年间,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产生的吸纳城镇就业总人数增量达64.83万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广西城镇劳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并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劳动力过剩和短缺并存、知识型失业等特征。在对我国就业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劳动力总供求模型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劳动力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揭示了我国劳动力将由供大于求,逐步转变为供小于求的演变过程和趋势,这种演变是长期的人口生育紧缩政策导致劳动力总供给逐步减少、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劳动力需求应转向用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替代劳动力数量。  相似文献   

14.
从参与就业、工作时长、小时工资和月工资分析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错保家庭劳动力与非低保家庭劳动力之间在就业参与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错保家庭劳动力的月工资、月工作时长和小时工资都显著低于非低保家庭劳动力的水平,这体现出低保对错保家庭的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劳动力供给负向激励。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错保家庭劳动力和非低保家庭劳动力在月工资、小时工资上的差异主要由结构特征决定,个体特征效应的作用低于50%。基于此,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在救助目的、配套福利政策以及审核违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应对相应的就业激励政策进行研究,以促进低保家庭的劳动供给。  相似文献   

15.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我国人口大规模"非正式迁移"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学视角看,户籍制度在不同等级城市政府间出现改革程度及进度的差异有着内生性根源,数量模型推导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动力来自城市和农村效用最大化的组合决策,依附于户口差别的收入和福利差距以及城市和农村两个维度的户籍门槛内生性地调控着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规模,同时引导着非农就业转移劳动力及其附载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户籍配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引进了政府政策和适应性预期价格两个因素变量,分析了我国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保障土地供给、强化指导人们形成合理预期、加强政策指导,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等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资源。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对户籍劳动年龄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可以对城市户籍劳动力的供给状况提供科学精准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难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的两大悖论、三大特点--"两大悖论"即经济高增长与居民低就业并存,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并存;"三大特点"即"劳动力转移刚性"特征明显,民营经济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长期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总量过剩但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论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关系是影响非正规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关系动态不稳定、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和形式不规范、工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借鉴人事管理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研究成果,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多层次的、人性化的劳动关系是非正规就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也是非正规就业中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