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商主义者和古典经济学家对国际收支问题的早期研究。虽未能形成系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但为其后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是西方国际金融研究向现代国际金融研究的过渡时期,经济学家们尽管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某些方面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他们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依然是不系统、不完整的。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2.
周志刚 《金融纵横》2007,(11):37-39
国际储备持续大幅增加,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内外经济的均衡发展,迫切需要短期内国际收支调节产生明显效果。本文对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失衡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短期内有效调节国际收支的选择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出境旅游近几年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从其经济意义角度,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发展出境旅游对国际收支调节的重要作用,并借鉴日本和国台湾发展出境旅游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经验,论述了出境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际收支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四大账户之一,也是唯一的外部统计账户,综合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状况,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始建立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但真正意义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起步于1995年。德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始于二战以后,领先于我国几十年,体系建设较为成熟。本文将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方法、结构体系、核查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与德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进行比较,由此得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曾珠 《新金融》2007,(11):25-28
本文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现代进展,然后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最后,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失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几乎连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这种规模顺差的持续存在,实际上已表明了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根本不起作用,从而无法有效化解对人民币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因此,本文拟考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运作原理,试图解开它在我国失灵的根源,以寻求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汇管理方式转变后外汇局需要研究和解决总量调节工具和市场化调节手段相对缺乏的问题。从外汇局职能出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应着放在跨境融资方面,跨境融资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提出跨境融资总规模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监管和国际收支调节工作,对于外汇管理乃至整个宏观金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意大利和希腊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以数量调节为主,通过严格外汇管制和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保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两国因汇率制度等因素的差异而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方面有所差别。两国在国际收支调节方面的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弹性论是国际收支调节的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调节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模型验证本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及贸易条件的效应,结果表明,即使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同样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而且逆差程度越大,贬值越容易改善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10.
管涛 《中国外汇》2006,(3):34-35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且总顺差不断扩大,经济对外不平衡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尽早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追在眉睫。为了明确改革最终努力的方向,有必要借鉴国际上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关经验。不久前,笔者专赴加拿大和新西兰就国际收支调节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受一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影响。1994年、1995年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机理。本文拟对新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做一浅述。一、新外汇体制的基本特征改革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有管理的市场外汇体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民币对各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国货币供求决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只存在初级的。  相似文献   

12.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变化是国际收支自动均衡的调节机制,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现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明确论证了这一理论的谬误,并指出了真正的调节机制在于资本市场而非商品市场。这对当前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 ,也是控制对外开放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分析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手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令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全年预计可达1000多亿美元,更是引超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体现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要深人研究国际收支平衡的具体涵义、调节的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管涛 《中国外汇》2014,(1):22-25
国际收支平衡与否,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一。200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并强调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市场化的国际收支调节体制机制初步建  相似文献   

16.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境外套利资金假借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并结汇,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国内流动性过剩,部分境外套利资金流向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价格的过快增长。尽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体系和调节机制,抑制套利资金过度流入,对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为深化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从1990年11月17日起人民币汇率下调9.57%。汇率的调整大凡与国际收支失衡相联系,目的要使汇率调整真正有效地发挥其调节和改善国际收支的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储备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需求规模分析(一)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一般而言,一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1)进出口规模。(2)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3)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筹借应急资金的能力。(4)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速度。(5)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外汇储备调节与其他调节政策手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收支关系着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与稳定,它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局势也能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的经济学界以及各国财政金融当局,无不以极大的注意力探索国际收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们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大多借助于西方传统的国际收支理论,诸如弹性分析法、收入乘数法、吸收法以及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配合法等,从不同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节的方法。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现象日趋严重,某些国家在持续性的巨额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功调节来说,明确的政策目标至关重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目标应是实现资本输出国向资本输入国的转变,以便继续通过资本净流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当局需要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将经常账户余额由顺差逐步调整为可维持的逆差状态,并以此与金融账户的适量顺差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