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近年来开发商行贿在土地市场中甚为风行的原因,解析开发商行贿发展成土地市场不法交易“潜规则”的若干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经济学分析,研究结论。1.政府垄断土地供给是开发商行贿的诱发因素;2.利润谋求是开发商行贿的推力因素;3.收益增长是开发商行贿的预期因素;4.官员腐败是开发商行贿的促长因素;5.监督乏力是开发商行贿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武汉、‘广州、南京三市的调研数据为例,在综合政府干预、同行行贿、收益感知三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测度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对公众福利、市场运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损害。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各对应潜变量之间关系显著。经研究发现,开发商行贿的“后果,,有特定的ct前因”,而这种‘‘前因’’酝酿的‘‘后果’’具有明显负面性,即开发商行贿损害了公众福利、市场运行和社会稳定,其不法交易成本已完全外部化,公众则是最大的买单者。  相似文献   

3.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武汉、广州、南京三市的调研数据为例,在综合政府干预、同行行贿、收益感知三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测度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对公众福利、市场运行、社会稳定所造成的损害。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各对应潜变量之间关系显著。经研究发现,开发商行贿的"后果"有特定的"前因",而这种"前因"酝酿的"后果"具有明显负面性,即开发商行贿损害了公众福利、市场运行和社会稳定,其不法交易成本已完全外部化,公众则是最大的买单者。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理方法和博弈理论,研究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的特点、条件及博弈路径。研究发现:(1)开发商行贿的博弈情形取决于参与者——开发商、官员的策略组合;(2)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要素主要包括议价权和效用函数;(3)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路径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均衡差异。由此认为开发商行贿基于反复的讨价还价,博弈要素的不同配置伴随着规划调整和商谈的进程,而且开发商行贿带有动态演化的特征,"知己知彼"的熟知程度和市场运行的发展态势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方法和博弈理论,研究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的特点、条件及博弈路径。研究发现:(1)开发商行贿的博弈情形取决于参与者一开发商、官员的策略组合;(2)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要素主要包括议价权和效用函数;(3)开发商行贿的博弈路径呈现出动态变化和均衡差异。由此认为开发商行贿基于反复的讨价还价,博弈要素的不同配置伴随着规划调整和商谈的进程,而且开发商行贿带有动态演化的特征,“知己知彼”的熟知程度和市场运行的发展态势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开发商行贿已发展成土地市场不法交易的"潜规则"。在现实背景和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结合Solow-Swan模型和Ramsey修订模型,把"行贿"作为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论证,据此从宏观影响方面探讨开发商行贿的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我国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社会净损失模型.首先建立以完全竞争和平等交易为特征的土地转用理想市场模型,根据开发商需求曲线与农民供给曲线得出土地转用的理想市场均衡价格;然后根据地方政府官员与开发商的行为模式分析实际土地转用中价格与交易数量的决定.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社会净损失,包括:可能存在的寻租行为导致开发商无效利用土地造成的社会损失、地方政府参与土地转用交易造成的社会损失、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暴力冲突造成的社会损失.最后提出改革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典型的行政计划型配置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种严格的政府管制,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土地市场上发挥作用,在实际运作当中引起了许多不利的后果。为了建立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必须回归匡正市场失灵的辅助本色,加强公众的民主参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变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并构筑土地用途管制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闫颜 《北京房地产》2008,(12):24-26
由于开发商对政府土地的出让数量和速度不明确,去年才出现了大量开发商疯抢一块地的局面。在今年北京的土地市场或将打破这种僵局,土地市场在经历了低迷之后,在下半年将理性回归,近日及至未来2009年高达8222.48公顷的土地供量也将超出人们的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土地供给制度和一些房地产政策正在促使房地产交易市场形成区域性寡头垄断.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地方政府从出让土地中增加财政收入,开发商通过制定高房价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最终消费者利益受损.供给锁定型市场结构的研究表明:政府能通过行政或市场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适当改造,使因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在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若想降低房价,光靠降低开发商利润,降低建安成本,而不调整政府获得的土地收益,是不合理的。 房地产的建造梗式正在孕育着—场革命性的变化,绿色建筑将会以创新型产业的地位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东南置业》2006,(12):83-83
张某2003年7月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开发商逾期交房90天以上,张某可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要求被告支付逾期交房的违约金。交房期限到时,原告已支付所有购房款,但开发商拒绝交房。为此,张某起诉开发商要求判令被告立即交付房屋并支付违约金。被告辩称,原被告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物业专项维修基金由买受人承担,被告向原告发出入伙通知书和缴款通知书后,原告拒绝缴纳专项维修基金,影响了小区整体办证,因此被告有权拒绝交房。  相似文献   

13.
五、高房价是土地管理取向、体制和政策造成的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这样高,舆论上普遍指责房地产开发商,包括一些经济学家批评房地产商谋取暴利,我认为这是有偏颇的。中国高房价的彤成,与对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的行政和计划控制,土地供给市场的政府寡头垄断,地方政府将几十年土地收益一次性收支的房地产财政,以及对住宅不征收房产税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恒升  张丹  李文征 《价值工程》2012,31(32):48-50
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过程,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文章认为,现行土地征用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国家应在保证所有权主体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农民与其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平等交易。国家可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由农民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使用权转让费用。土地流转中的地价增值收益,应在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保证农民所有权收益,体现政府规划权收益,保护开发商投资收益,实现农民经济权益的可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步萍 《东南置业》2006,(12):108-109
一、商品房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商品房住宅小区的土地使用杈是从国有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自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出台后,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用权人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与土地使用,并由土地使用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拍卖、协议的方式取得有偿出让的土地使用杈。开发商与政府笠订土地出让合同,合同明确约定土地的面积、用途、容积率、土地使用年限等,开发商在缴清土地出让金、契税后,向政府的主管部门申诘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领取土地证,标志着土地使用杈已经由出让方转让给了受让方,受让方开发商成为土地使用权人。  相似文献   

16.
限购松绑,寄托了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开发商减少库存、改善和投机投资性购房者要求放松管制的希望,也激起了刚需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担忧。喜者自喜,忧者自忧。不过,限购时代的终结,有其必然性,是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管制模式包括管制机构的设置、管制法规的制定、管制内容以及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报告四个方面.政府如何管制是每个国家政府所面临的难题,无疑美国政府的管制模式对我国的监管体制有着很大的启示.文章介绍了美国的成本-收益分析的管制模式,以期为我国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家已明确规定开发商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而开发商面对的是不断完善的市场和最终的客户(业主),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论是业主还是政府主管部门第一个找的就是开发商,因此开发商十分有必要改变开发思路,将工程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政府BOT项目和土地一级市场变化(全部挂牌、拍卖和招标),开发商的这种法人投标会越来越多,本文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为类似项目的法人招标和投标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城市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房地产开发商数量较少,住房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土地由政府独家供给,住房需求中有大量的投机需求,由此决定着住房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均衡量少于最优数量,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政府规制住房市场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市场,管控开发商定价行为和购房者投资性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强度的政府管制政策下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以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管制政策对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形成、变迁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政府管制政策的变化情况决定着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化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