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3月份的时候我去黄山旅游,在山脚下的一个古村落里发现一道小吃特别受游客欢迎,外观碧绿油亮,非常好看,口感也不错,又香又糯,听当地村民介绍,这道小吃名叫“翡翠碧玉团”,因其外观“葱绿如碧玉油亮似翡翠”而得名,吃起来甜而不腻,糯而不黏,加上清香扑鼻,好吃又好看,是最受游客喜爱的一道美食,看那么多人排队买,看的我心动不已,心想学会做这个以后可以当成一个生意来做啊,而且就冲这个卖相这么好,在哪卖生意都不会差。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1992年开始搞小杂粮运销的。或许因为生意越做越大了,常有乡亲来向我讨教“生意经”。其实,我的做法是明摆着的,不过是走了“前店后坊”这条路。我搞小杂粮运销,是在几位乡亲的带领下开始的。起初,我和他们一样,用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购黄豆、赤豆、芝麻、花生等小杂粮,回来叫上家人一起晾晒、筛选、包装,然后用自行车运到上海市场销售。当时做这种生意的人还不多,上海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而赚头不小。但是,这样干很吃力,由于量小,能赚到的也少,成不了气候。而我当时非常需要钱,因为前些年我承包了一家砖瓦厂,由于…  相似文献   

3.
《致富时代》2012,(4):75
一款小吃,众人争相排队购买,每天晚上经营三四个小时,可获利近千元。"一串一块钱,美味不贵,不好吃不要钱。""给我来一串肚子,一串肠。""两串肠,辣子要多啊。"——这是全国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的一幕,大家你一串我一串,男女老少都爱吃,什么小吃如此红火?是新型另类小吃"牵肠挂肚"(特色涮鸭肠鸭肚)。"牵肠挂肚"上市一年多,据了解每天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尤其在春节之后加盟人数急剧上升。它为什么能够受到市场如此追捧,听听加盟者怎么说。吕宁,宁夏人。吕宁一直经营着一家麻辣串店,前几年生意好赚了不少。但是,2011年他对面来了一个竞争对手,加上自己麻辣串没啥特色,消费者被瓜分不少,生意明显下降。如何找回昔日火爆的生意,令吕宁最头痛。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有着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川菜馆、火锅城和成都小吃快餐店,可是,你见过专门经营兔头的餐馆吗?在西城区后海边上,就有这么一家叫“边边居”的小店。专卖成都特色的怪味兔头。只有五张桌子,可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从早到晚的客流,使老板陈亮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在这里,常能见到操着成都口音的客人,从京城各处赶来,吃饱喝足后竖起大拇指:“确实巴适(四川话,舒服的意思)!”于是,有人就不明白了——就一个兔儿头。凭啥有那么大魅力?  相似文献   

5.
一次外出打车,车行至离某加油站还有十几米的地方停住了,司机不好意思地说:“没油了。”只好下车帮司机将车推到加油站。待加好油重新上路后,我不解地问司机:“中途路过好几个加油站,你为什么不提前加油,非得等车没油了才加呢?”司机师傅告诉我:有一些加油站叫人信不过,不是缺斤少两,就是油的标号不够。因此,宁愿多跑几公里,也要到这个“放心”加油站来。常听老板们埋怨生意不好做,我想生意“经”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以诚信为本”。“诚信”就是生意。消费者为何对老字号、老品牌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他们在顾客…  相似文献   

6.
周颖 《光彩》2011,(11):32-33
把土货从土里刨出来,再给它穿上件漂亮的衣服,别人看不上的东西,他敢于第一个做,这就是周波的生意经他用自己的小吃生意,成就了数百个小老板,也成就了自己。他认为,"活得有尊严"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相同,他的尊严就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他叫周波,今年39岁,14岁开始闯市场,初衷只是为母亲和妹妹撑起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7.
李宝是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朴实、敦厚,言语不多。8年前,李宝靠一副特制的农家小灶起家做肉饼生意,他烙制的肉饼如今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小吃,顾客排队买饼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年之中他的生意几乎没有淡季。李宝之所以打算做烙肉饼这个不起眼的生意,是因为他的父辈曾烙过肉饼,且颇有口碑,他自己学艺数载,也精通制作技术。而且肉饼在冀东平原久负盛名,人们喜欢吃。当时,镇上有三四家肉饼铺,由于制作、原料等方面的原因,生意都不怎么红火。李宝觉得,如果肉饼做得与众不同,就会有回头客。他就开始实施他的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8.
发现新商机 生物蛋白纤维毛巾换代升级 我叫解香萍,家住北京。2006年圣诞节前夕,我苦心经营了三年多的酒店终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而关门倒闭。这年头生意不好做,项目不好找啊!一次偶然路经一家超市门前,我看到那里被好奇的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自己当时心里就在猜想,肯定是搞什么商品促销演示的,于是也禁不住诱惑想要前去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9.
八角飘香     
我做八角生意,纯属偶然。那是1992年,我所在的单位破产了,全员下岗待业,我只领得一笔少得可怜的补贴金。妻子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边远山村的一所学校做代课老师,一个月也就60多块钱,远远不够她自己一人的开支。有一个周末妻子回家,用商量的口气和我说:“阿平,我们不能这样干坐不动,你在单位不是三级白案师吗?现在我们没有多少本钱,那就考虑一些小买卖,你有手艺,我们可做点糕点小吃之类的小食品,在县城各中小学校门口摆卖。”好主意,我马上就地取材———把那辆28寸的旧凤凰改装成了小三轮,再置些必要的原材料,没…  相似文献   

10.
薛风云 《商界》2007,(2):95-95
人和人就不同.有的人生意做得很好.有的人无论怎样努力好像就没什么成绩.而我不幸属于后者。为什么别人怎么看怎么不如我,做起生意来却偏偏比我厉害多了呢?  相似文献   

11.
吴友发  王立 《商界》2005,(4):88-88
我是浙江人,从2000年起,一直在四川W县做香菇生意,这项生意每年能给我带来30万元的毛利润。我到W县时定下的目标是:先打基础,广交朋友;3年不亏本,3年后做大做强。这方面我自认为做得很不错,与政府官员的合作十分融洽。我认定只要在政府支持下开展生意,包赚不赔。结果我就栽在这上面。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才能投资成功?选择一个特色的项目是关键。自从2010年秋季上市。市场上有一种小吃开始风靡,人口香而不腻,你一串我一串,白领、学生都爱吃,它就是牵肠挂肚。所到之处生意火爆,食客排队等待吃,众多加盟商从下午六点到十一点,能卖六七百串,每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周诚 《商界》2008,(7):98-99
活跃在水果批发市场的人们 我以前是做水果生意的。水果毛利高,大概20%左右。我们这条街上,大大小小的水果超市有五家,30列70平方米不等。大家说叫“超市”,其实也就是水果铺改个名儿。真正的水果超市也有,人家300多平方米,布局、经营方式都不一样,也不在我们这条街上。  相似文献   

14.
我叫李文兵,今年24岁,广东肇庆人。外出打工有6年了,总想着做生意,但又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都说女人的钱好赚,我和朋友决定开家女装店。我们在当地商场里租了间16平方米的店面,刚刚开始生意还好,一天挣100多元,但后来生意就不见起色。很多女孩子看到店里坐着男人就不敢进来,即使进来了都不敢试穿,让我和朋友都很头疼。如果请个女孩子来看店,工资付不起。第一次创业在无奈中结束  相似文献   

15.
吉车 《商界》2006,(9):29-29
我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顺便和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的人贼啊!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相似文献   

16.
“安奇对奇瑞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奇瑞的主场,奇瑞在芜湖市场表现的好坏、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不仅仅是市场方面的意义,更多体现的是奇瑞的根基是否牢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这样描述安奇. “草房”里诞生的汽车 二十多年前的芜湖,没有奇瑞,更没有任何与汽车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产物.和当时大多数中国基层城市相同,芜湖也是以轻纺为其支柱产业发迹的一座城市.鼎盛时期芜湖芜纺员工就已经达到了3万多人,纺织厂绝大多数是女工,加上她们的配偶和子女,这一产业集群就有10万多人.要知道当时的芜湖不过6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7.
<正>在香飘九州小吃加盟总部,学员们掌握技术之后合影留念。他们深知流动经营会很辛苦,但仍满怀希望。城镇的大街小巷有很多流动小吃餐车,虽然他们经历风吹日晒之苦,但不用交房租,缴税不高,生意红红火火。很少听说做街头小吃的人赔本停业的。经过广泛市场调查,可总结出流动小吃车的几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致富时代》2012,(5):68
如何才能投资成功?选择一个特色的项目是关键。2010年秋季以来,市场上有一种小吃开始风靡:入口香而不腻,吃起来嚼劲十足,你一串我一串,白领、学生……男女老少都爱吃。它就是"牵肠挂肚"。它所到之处生意火爆,食客排队购买。众多加盟商从下午6点到11点能卖出六七百串,每个月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牵肠挂肚"的生意为什么如此红火呢?主要因为:味道非常特别。由西安海涛小吃当家人张海涛开发的"牵肠挂肚",加入了用多种中药材熬制而成的酱料,让涮鸭肠在入口之后香而不腻。它投资成本小,经营一个涮鸭肠鸭肚摊点,仅需两三千元即可操作。苏江永是新疆人,先后做过大棚种植、淀粉加工,最落魄  相似文献   

19.
<正>有家饭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饭店老板介绍说,来吃饭的多是“回头客”,他们之所以不怕路远,不嫌拥挤到这里就餐,图的就是饭店富有人情味、善于“听口音炒菜”,从而把生意做活了。如烧鳊鱼,对山东口音的人,注重在汤汁中多放  相似文献   

20.
煎饼大嫂     
我叫李怀珍,原来是山东费县铁路粮店的职工,如今开了家金穗煎饼店,熟悉我的人都叫我“煎饼大嫂”。   计划供粮取消后,粮店率先成为改革试点单位,人员分流这个现实问题摆到眼前。说句实在话,当时我的顾虑比较多,一怕下岗丢人,二怕自谋职业担风险。但面对所在单位人员多,包袱重,基础条件差的现实, 1995年,在留守还是自谋职业的矛盾思索中,我选择了后者。   我们沂蒙山人素以煎饼为主食,我想开发传统手工煎饼项目有市场,就租了两间屋,配置了一台电动石磨,一人使用四盘鏊子,做起了煎饼生意。   我在东北长大,烙煎饼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