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随着二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二元金融结构,农村金融出现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本文从二元金融结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表现及规模,以及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组合融聚城乡金融二元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惯于将我国的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即城市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这样简单地将全部金融机构分作两类,不符合我国城乡结合类金融机构业已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国情,也不利于城乡金融市场调控与发展的政策研究与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贷配给的根源。一些企业因此在正规金融市场无法获得资金而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分割。本文在描述信息成本对金融市场均衡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信息成本的制度和技术因素,并对降低信息成本促进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融功能论视角的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磊  王家传 《济南金融》2006,(12):52-5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能满足农户及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本文从金融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作出了客观反映;并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就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效应提出了若干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能满足农户及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呈理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本文从金融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作出了客观反映;并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就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效应提出了若干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潘纬 《金融纵横》2013,(11):17-2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以非正式合约形成的借贷行为或贷款组织等,在传统农业经济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乡村社会"非正式制度维系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在现阶段是需要正规化改造还是规范化改造,以及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成为实践中的难点和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更多地关注欠发达农村地区,以贷款类非正规金融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基础、演进趋势及其发展取向进行分析,以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描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趋势与问题,并根据我国农村实际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其政策引导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逻辑与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问题对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问题,是农村金融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立足苏皖两省的代表性县域的调研,从农户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农户对农村金融活动的参与情况与意识,以及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具体比较分析区域农村金融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此得出更为广泛的结论,对中国农村区域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与主营企业是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源,为了提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针对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分析的研究,将以GEM模型构建为基础,以互联网金融竞争力指标分析为框架入手,根据该类模型各因素的数据收集与计算结论,对GEM模型下的互联网金融竞争力展开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金融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为例,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表象及内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二元金融结构"典型特点。为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正确发展,本文运用哈耶克的局部知识理论分析在二元金融结构的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说明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必要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欢 《云南金融》2011,(2X):98-98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二元金融结构"典型特点。为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正确发展,本文运用哈耶克的局部知识理论分析在二元金融结构的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说明非正规金融合法化的必要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玉平 《浙江金融》2006,(5):46-46,53
问题的提出 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te)也称非正规金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采取强制性的取缔政策,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开始呈现分庭抗礼之势。世界银行在其《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安排了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的特别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大多是不成功的。在农村,能够从正式金融部门获得信贷资金的农户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个比例在非洲大约是5%.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也只有15%.而且这些贷款大多集中在少数大生产者手中(Pischke,Adams&Donald,1987)。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1978-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金融排斥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从二元性视角研究金融排斥问题,不仅构建了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指数,而且在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剖析城乡金融差异的波动态势和未来演变趋势.指出削减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关键在于利用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城乡关联;推动农村金融的加速度增长;从需求引致、供给推动、金融生态入手解决排斥,干预的重点在于"金融沙漠".  相似文献   

18.
信息价值的增值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认为信息具有增值的特性,这种增值不是单纯地信息量的增加,而是信息的价值从量变向质变的一个转化和升级。信息价值的增值,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速度快、效率高、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非线性联系等与众不同的思维交流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的价值增值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实践中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0.
刘仁伍 《中国金融》2012,(13):51-53
农村金融改革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既要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问题,也要兼顾传统小农经济的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既源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源于全国农村发展的差异性难以找到"放之四海皆准"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