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为了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争取当年的蟹苗当年上市,利用早繁苗(每年4月份之前出池的蟹苗),经反季节塑料大棚强化培育幼蟹,充分发挥了塑料大棚的生态优势,增强蟹苗的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大大提高了河蟹的上市规格。笔者现综合反季节塑料大棚培育幼蟹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介绍如下。 一、基础设施 1、培育池建造 一般采用土池,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土质较好、保水性能强的地方。池的两端应设进排水系统,并用筛网防逃。池呈长方形,面积100—200平方  相似文献   

2.
<正> 河蟹育苗是河蟹生产上的重要环节,培育了健壮的幼蟹蟹苗,有利于河蟹高产高效。如果将河蟹大眼幼体直接放入成蟹蟹池,不仅早春温度低,蟹苗无法成活,而且往往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为提高河蟹育苗的成活率,在3—5月份育蟹苗需搭建塑料大棚,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脱壳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缩短河蟹养殖周期,争取当年的蟹苗当年上市,利用早繁苗(每年4月1日之前出池的蟹苗),经反季节塑料大棚强  相似文献   

4.
<正> 在用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出现Ⅰ期幼蟹爬岸的现象,幼蟹爬出水面,如不及时处理,蟹体表脱水,不久将大批死亡。笔者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基本情况:1998年盐都县中兴镇益昌村养殖户薛某,于4月5日从赣榆县通隆水产苗种场购买河蟹大眼幼体2kg,在78m~2塑料大棚中育幼蟹。蟹苗进池后水温18℃~21℃,第3天开始蜕皮  相似文献   

5.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三讲河蟹人工繁殖的关键(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三、幼蟹培育技术直接投放蟹苗———大眼幼体进行人工养殖时,死亡率高,成活率较低。目前,推广将大眼幼体培育成Ⅲ-Ⅴ期幼蟹再进行蟹种或成蟹养殖技术,这样直接养殖幼蟹则会大大提...  相似文献   

6.
<正>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蟹苗厂是本市河蟹产业化建设的龙头企业,拥有工厂化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仔幼蟹培育池120亩,前些年该厂幼蟹培育的成活率一直很低,成为困扰河蟹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幼蟹培育的成活率徘徊在15%左右。女山湖渔场渔技员陈新东经过几年的探索,今年在自家门前的排涝沟旁,开挖土池336m~2(长20m,宽16m),5月6日投放该厂繁殖的蟹苗3500克,经43  相似文献   

7.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面积养殖。大面积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体宜大不宜小,养殖面积以1.7公顷以上为好。二改人工授饵为繁殖天然饵料。蟹池移植足够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料。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为100g/只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因此,加大河蟹上市规格是提高养蟹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养殖早期Ⅴ期幼蟹,当年可达到上市规格,具有投资少、养殖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1997年我场发展养殖Ⅴ期幼蟹109亩,从年底捕捞结果看,平均幼蟹成活率20%,高的也不超过40%,影响养殖效益。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养殖Ⅴ期幼蟹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选择幼蟹 可选择3月下旬培育的大眼幼体,经温室培育到Ⅴ期幼蟹,此时Ⅴ期幼蟹比常规培育提早1个多月,可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二、放养规格要合理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和成蟹的上市规格。可根据不同养殖方  相似文献   

9.
<正> 把蟹苗直接放在池塘养殖,成活率较低,而采用育成蟹种后再投放,则成为大幅度提高养成蟹的重要途径。一、培育蟹种的条件池塘培育蟹种,应以河蟹的生态习性、各生长阶段的不同食性和繁殖特性为依据,人为地为蟹苗;幼蟹和蟹种选择和提供最佳环境条件,使蟹苗至蟹种各阶段赖以生存、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 将当年蟹苗一步养成商品蟹上市的做法,存在着河蟹上市规格偏小的问题。河蟹平均规格70克/只左右。此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养蟹效益的提高。为改变此种现象,1996年到1998年,笔者进行了当年蟹种育成商品蟹规格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河蟹苗种的科学合理放养,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之一。生产上对河蟹苗种总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为了达到以上四点要求,在河蟹苗种放养中须抓好四关。河蟹苗种放养时的质量关:培育幼蟹用人工繁殖的蟹苗。质量要求:体质健壮、活泼,手抓一把轻捏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敞开逃逸。经过淡化,规格整齐,每公斤14—16万只左右。培育蟹种用 V期幼蟹,质量要求:体色呈青灰色;肢体完整,无伤无病、  相似文献   

12.
<正> 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培育成Ⅲ期至Ⅴ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生产中为了提高成蟹上市规格,采用温室培育早苗,以获得大规格幼蟹。早苗培育因时间早(大部分在3月初)、温度低、技术难度大,幼蟹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10%左右。我们通过几年生产实践,幼蟹培育应注意如下要点: 一、培育早苗,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温度不易控制,运输困难。适宜在3月底4月初进苗。 二、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选择较近的育苗场进苗,以缩短运输时间。长距离运输,蟹苗体嫩,  相似文献   

13.
<正> 稻田具备河蟹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稻田培育幼蟹既稳粮又增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一九九七年我县走以县蟹苗场为种源基地、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大力发展稻田培育幼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我县  相似文献   

14.
<正>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Ⅱ期至V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一、了解蟹苗培育过程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亲蟹规格、饲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雌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幼蟹性早熟现象。这些成熟幼蟹个体小型化,只有15—40克左右,市场售价低廉,还常因不能正常蜕壳而逐渐死亡,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幼蟹性早熟的原因 造成幼蟹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蟹苗苗种质量差,放养早。 2、放养密度过稀,促进了幼蟹的生长发育。 3、养殖水体盐度较高,刺激了河蟹的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为缩短河蟹养殖周期,提前上市,笔者于2000年3—5月在扬州郊区城北乡(扬州电厂附近)进行塑料大棚流水大规模培育幼蟹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活率达48.7%以上,平均规格在500—3000只/500克。一、材料与方法1.塑料大棚试验用塑料大棚为圆拱形,竹架结构,拱  相似文献   

17.
<正> 所谓快速养蟹就是利用早繁蟹苗,经大棚等增温条件下培育至V期以上幼蟹(俗称“豆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的新养殖方式。目前各地快速养蟹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养殖方式投资省、见效快、收益高,可避免一龄幼蟹(俗称“扣蟹”)性早熟、成活率低的矛盾。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欲使决速养蟹获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合理放养  相似文献   

18.
<正> 前几年,在我场将中华绒螯蟹的大眼幼体(蟹苗)培育到 V 期幼蟹的成活率很低,一般都在10%以下。为了提高蟹苗培育阶段的成活率,1997年我们进行了温棚培育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试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蟹种培育     
<正>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mm;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kg的小蟹。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环境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以前两者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