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物增氧是鱼类安全越冬的主要增氧措施。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生物增氧很难满足鱼类对溶氧的需要,特别是在鱼类越冬的中后期,需要采取机械增氧等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以下介绍两种常用增氧机的结构、特点及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养鱼池塘,水中溶氧的多少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溶氧从多方面影响到池中鱼类和池塘的鱼产量。了解池塘水体溶氧的来龙去脉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对指导渔业生产会有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约为1℃—3℃),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宋笑彦 《农家之友》2006,(7S):42-42
阴雨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造氧能力低,池水溶氧不足,易引起鱼类浮头。此时必须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机械增氧作用,在夜里及早晨开机及时增氧。特别是晴天中午开机1至2小时,阴雨不良天气要提早开机。避免阴雨天中午开机。此时开机,不但不能增强下层水的溶氧,而且降低了上层浮游植物的造氧功能,增加了池塘的耗氧水层,加速了下层的耗氧速度,极易引起鱼类浮头。  相似文献   

5.
《渔业致富指南》2001,(11):59-59
<正> 在水产养殖中,溶氧的管理是水质管理的中心环节,其动态与变化规律是否符合养殖对象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针对鱼池增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化学增氧、生物增氧与机械增氧等方面取得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化学增氧具有适用范围广、见效快、效果好、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许多生产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 鱼池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尤其在夏、秋两季,水质的调节是鱼池日常管理的关键。1、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池水的溶氧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否则鱼摄食量会减少,生长缓慢,饲料的利用率会降低。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量,一是每10天要加注一次新水,换水量占池水的1/4,这样可增加溶氧和补充某些缺乏的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机质;二是机械增氧,促进池水对流,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有效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加速鱼类的摄食生长。但要注意开动增氧机坚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水体增氧方式主要有化学增氧、机械增氧、生物增氧等几种方式,现将其增氧效果介绍如下:一、几种增氧方式的原理及使用方法1、化学增氧。主要是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化学制剂,其遇水后在水中发生化学作用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化学增氧剂一般为过氧碳酸钠、过氧酰胺、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中的任一种,增氧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效。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通  相似文献   

8.
<正>水体溶氧量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的生存、生长、发育。因此,保证水体溶氧水平才能保证养殖动物最大限度利用饲料,充分生长。选择合理的增氧机械是提高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 黄鳝适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要求水体溶氧量大于2mg/L。低溶氧会降低黄鳝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饵料转化利用率,严重时会引起黄鳝泛塘而死。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体增氧对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溶氧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讲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层或中上层溶氧,而对底层增氧关注比较少,其实,底层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青虾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微孔增氧造价高于一般机械增氧,却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青虾池塘养殖示范项目"中,为发挥我县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推广功  相似文献   

12.
<正>"微孔增氧"技术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发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水生动物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  相似文献   

13.
正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指借助现代设备与控制技术构建的养殖系统。在增氧条件下,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溶解氧5mg/L,远高于国家3mg/L的标准,养殖密度100kg/m3,也远高于空气增氧时养殖密度的30~50kg/m3,可见增氧可以在保障鱼类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增加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探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对推动养殖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增氧技术的发展现状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受两种作用影  相似文献   

14.
<正> 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东方对虾、基围虾等由于人工大量育苗和成功,凭其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饵料系数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在我国池塘养殖得到快速推广。养虾业作为水产业中新的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比较鱼类养殖要求更良好的水质、丰富的溶氧。水体中的溶氧4mg/L以上,虾类才能正常生长。低于此标准对虾类生长很不利,虾的生长量、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急剧下降,甚至引起浮头,严重时窒息死亡。秋季,随着投饲  相似文献   

15.
一、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和碱性较重(pH值8—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相似文献   

16.
<正>一、理化分析1.溶解氧水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有直接的影响,在溶氧较缺乏的水中,鱼类对饵料利用率低,体质减弱,溶氧低到接近每升水含1mg氧时,家鱼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果短时间内溶氧不增加并逐渐减少,鱼类就会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过饱和,则又会使鱼苗和鱼种患一种气泡病。2.酸碱度饲养的家鱼对池水酸碱度虽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但以p H7-8.5为  相似文献   

17.
<正>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增氧技术,由于其具有几乎无噪音、全池供氧均匀、养殖动物机械损伤小、节电等优点,而罗氏沼虾等甲壳动物的蜕壳生长要求高溶氧、低噪音的池塘环境,该项技术在江苏省兴化市甲壳动物养殖池塘中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同时,池塘生态溶氧消耗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 H值等因  相似文献   

19.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底栖性的鱼虾蟹类的养殖中。2013年笔者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微孔增氧与增氧机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应用对象选择2013年初,笔者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选择条件相近的18只黄颡鱼养  相似文献   

20.
<正> 经常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不使其过度污染,并保证鱼塘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鱼类生病、缺氧泛池等异常多半是因水质不良所引起,特别是高温的夏季尤为明显。因此,常观察池塘水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