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 黄颡鱼,俗称“昂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是人们喜食的优质水产品。特另是近年来随着火锅业的兴起,黄颡鱼更是货少价昂,供不应求,预计在今后适度发展黄颡鱼养殖将大有“钱”图。根据我市近几年实地养殖情况和外地生产经验,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其原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较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大,加之投饵、施肥等使池塘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病原微生物即大量繁殖,黄颡鱼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养殖黄颡鱼中,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研究,目前已发现的黄颈鱼疾病有二十余种。现就黄颡鱼疾病防治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黄颡鱼是一种小型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流域水系,并能在内陆水域形成自然种群。它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底栖性鱼类。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进行了它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  相似文献   

4.
<正>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均能栖息,是一种自然水体中的经济型鱼类。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体中,营底栖生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以前黄颡鱼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获。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需求日渐增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鲇形目,又名黄腊丁、嘎鱼子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大水系。其味道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随着野生黄颡鱼的减少,人工养殖黄颡鱼已有多年历史,现将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其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随着天然捕捞量的减少,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正在兴起,黄颡鱼种类较多,往往较难区别,常见的有黄颡鱼、  相似文献   

7.
正黄颡鱼在我国各大水系都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养殖,是一条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今年开春以来,全国各地黄颡鱼都出现了大规模爆发性死亡,事件发生后,各级水产专家都深入一线进行流行病调查,及时调查病情,分析病因,制定防控方案,我们市县水产技术部门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正>黄颡鱼,俗称黄蜡丁,肉质细嫩且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的养殖在我国发展较快,养殖面积较大,成为我国的淡水经济型养殖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秋季是黄颡鱼的黄金生长期,但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易出现转水、缺氧等异常情况,应注意保持合适的透明度,适时补肥补菌、调水改底,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秋季鱼体营养代谢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由于其肉质嫩、细刺少、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黄颡鱼,更是倍受青睐,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的生长速度缓慢,上市规格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处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水产业已发展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要求更高、更新了。名优小特品种已成为人们首选水产品。我们现今的常规品种养殖已进入微利时代,甚至亏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目前市场上价格稳中有升的黄颡鱼进行了养殖试验。下面就黄颡鱼养殖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之一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出口日本、韩国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在农村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水体中开展黄颡鱼养殖,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调整养殖结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所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12.
<正> (五)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从2厘米左右的鱼苗经过培育到5—8厘米的鱼种。此时,鱼的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抗病能力强,但随着放养密度增大,加上管理和操作不当,常引起疾病发生,导致成活率降低。因此,加强病害防治是确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将黄颡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介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因其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随着天然捕捞量的减少,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正在兴起,效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适应能力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达到生物除杂的目的。二是黄颡鱼摄食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是市场上的畅销水产品,近年来,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黄颡鱼的天然资源量已很低,开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下面介绍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一、黄颡鱼的苗种培育1、池塘准备 鱼种培育池每口以0.27hm~2—0.4hm~2为宜,水深1.5m左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是各地近几年来大力开发养殖的优良鱼类,尤其是前者比后者生长快,个快大,具有更好的养殖生产性能。2002年,我们与仙桃市五湖渔场一养殖户开展了瓦氏黄颡鱼与黄颡鱼池塘混养高产试验,取得亩产成鱼725kg的好成绩。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一口,长方形,东西向,面积6亩,池深约2m,池底淤泥20—30cm。池旁有水渠与外河相连,进排水方便,水质较好。池中还配备一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2.鱼种放养放种时间2002年1月下旬。瓦氏黄颡鱼种600kg,10000尾,平均规格60g/尾。黄颡鱼种400kg,20000尾,平均…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成鱼池混养技术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8公斤。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由于我地春季水温提升很慢,催产繁殖比别的地区要更晚一些,为了春季更早获得大规格苗种,2016年,我们在郧南区名优鱼苗种繁育基地进行了黄颡鱼的秋季繁殖技术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共催产黄颡雌亲鱼38尾,重9.3kg;雄亲鱼15尾,重7.4kg;获得受精卵约13.5万粒,催产率为91%,受精率为88%;孵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