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甲鱼急性肺炎病,在目前温室养殖中尚属罕见,而又易被误诊,此病潜伏期长,发病较快,来势猛,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70%以上,此病对幼鳖危害尤为严重。如有养殖单位初次发现此病时,误诊为爱德华氏病,  相似文献   

2.
1 症状,1.1 细菌性白斑,1.1.1 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日渐成熟,放养密度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养殖压力、天气环境条件的变化,也给南美白对虾养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今年开始,笔者走遍了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养殖现场。对今年以来影响较大的白斑红体综合症治疗颇有心得,现就各地的综合症状及处理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甲鱼常发疾病白斑病、白点病、烂嘴病、水霉病、腐皮病辨别不清,在甲鱼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用药现象,从而影响了甲鱼疾病的防治效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作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鳖场的实践经验,对上述甲鱼疾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提出几点个人看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甲鱼白底板病也叫失血性肠道坏死症。 通常发病的症状特征是: ①发病的甲鱼大多是150g以上的大规格甲鱼;②前期吃食旺盛,突然停食并发病;③从温室移到外塘的甲鱼最易发病;④底板失血变白;⑤肠道失血变白或充血或有瘀血;⑥腹  相似文献   

6.
一、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变大,呈疫痂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容物,进而形成一个小洞(实质上就是稚鳖穿孔病)。“白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背部、颈部、尾部和裙边出现白斑,表皮坏死,在于净的水体中,鳖体皮肤有白斑,但不形成小卒洞。  相似文献   

7.
一、选好越冬塘。越冬塘一般应选在远离村镇无厂矿污染,且灌排水源方便的池塘,水深最好2m以上,淤泥厚30cm左右,面积2-3亩,背风向阳更佳。有条件者可以分级分规格(亲鳖、成鳖、幼、稚鳖)越冬。在秋收割禾前将甲鱼进行体表消毒(用4%的盐水浸洗10min后)落塘养殖过冬。无条件者则原池越冬。  相似文献   

8.
从刚孵化的稚鳖到商品鳖,整个养殖过程中都投喂天然无污染的海淡水杂鱼,并禁止使用各类危及人体健康的添加有激素、生长素的饲料,保持甲鱼其应有的美味和纯净,使养成的商品鳖真正成为人们放心的“绿色食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现把全  相似文献   

9.
<正> 开春后,在水温回升至18℃—25℃时,甲鱼容易发生氨中毒、钟形虫病、红脖子病、腐皮病和水霉病等。如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多数甲鱼继发感染鳃腺炎病,危害颇大。实践表明,若采取如下措施,即会有效地防治甲鱼疾病:——在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更换池  相似文献   

10.
<正> 去年以来,由于甲鱼行情较好,许多新的养殖户投入到甲鱼养殖行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甲鱼蛋也呈供不应求之势,价格随之上扬,由2002年0.8元/枚左右涨至现在的2.0元/枚上下。每只甲鱼苗的成本要增加1.0—1.5元,要更好地降低甲鱼苗的成本,除了要适时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水温:甲鱼养殖最佳水温是30℃—31℃,当水温控制在30℃时,甲鱼不容易得病,而且长得快,其生长速度是水温在25℃时的6倍,饲料的转化率是水温在25℃时的2倍。所以温室模式要注意保持水温及气温的稳定,简易塑料大棚模式要注意秋、冬、春三季的保温,要适时搭盖保温棚,以保持甲鱼池有较高的水温。要经常检查甲鱼池的水温。  相似文献   

12.
<正> 甲鱼卵孵化是一项费时细致的工作,无论是自然孵化还是人工孵化,甲鱼出壳时间往往不一致,给饲养与管理带来许多麻烦。这里介绍一种甲鱼出壳整齐的新方法——浸水刺激法。此法经我中心近几年实践,不但甲鱼出壳整齐而且提高了甲鱼的成活率。操作要领是准确掌握每批卵的孵化时间与  相似文献   

13.
<正>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病原体引发的鳖病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正> 饲料的选择是养殖甲鱼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饲料,全年平均饲料系数可以控制在1.1—1.3之间。而且甲鱼的免疫力强,不容易生病,而质量差的饲料系数会达到1.5—2.0,甚至更高。有些养殖户就以为选择低价的饲料,就能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的,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实际上却是大错特错,我们不妨来算一笔帐:假设有甲鱼饲料品牌A和品牌B,饲料品牌A,单价8300元,饲料系数1.2,则每公斤甲鱼饲料成本8.3×1.2=9.96元;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种。对于细菌性白斑病养殖户是可以控制并能够获得良好收益的。2005年10月笔者走访了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北洋村养虾户刘振来,2005年他的8个池塘有3个池塘(3个池塘面积共7亩)发生细菌性白斑病,放养密度为60000尾/亩。由于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措施,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成活率达到60%,到10月收获时这3个池塘共收获规格(50~52)尾/kg的南美白对虾4925kg,亩产703.6kg。  相似文献   

16.
<正> 甲鱼养殖户为了节省能源,采用温室与外塘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小甲鱼在温室中培育,这时放养密度高,加温的燃料成本低,等到4、5月份天气转暖,外塘的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模式。但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时,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甲鱼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温室水温  相似文献   

17.
<正> 甲鱼白斑病病原为毛霉菌科中的毛霉菌,是稚鳖饲养阶段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放养后25天以内的稚鳖发病率最高。甲鱼白斑病症在初发阶段不太明显,细看仍有明显症状:背复甲、裙边可见零星小白点,并逐渐扩大至四肢、颈部等部位,最后更多的白点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18.
一、亲鳖的管理饲养亲鳖的池塘应建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般(3~5)亩,以东西向为宜。产蛋棚应建在池塘的北面,上面用石棉瓦盖好,以防漏水。产蛋棚的南边用水泥砌成斜坡伸向水面,供亲鳖爬上产蛋,蛋棚内可铺(15~30)cm的黄沙。亲鳖的密度为(500~700)只/亩,雌雄比为4∶1。每年4月下旬,水温升至24℃左右,经过越冬的亲鳖体质很弱,这时就应喂一些猪肝做诱食。每天早晚巡塘,发现死鳖及时捞起,以免亲鳖撕咬,传染疾病。待亲鳖恢复体质后,喂一些新鲜的,含高蛋白的饵料,如干净的死小鱼供亲鳖摄食。每隔一个月,可用生石灰月,可用生石灰(15~20)…  相似文献   

19.
<正> 养殖甲鱼效益好,亩产纯收入高,一年就可脱贫致富。但制约甲鱼生产规模的是“种苗”。目前市场稚鳖价格,每只已达人民币4元左右,湖北省汉川市刁汊湖渔工商总公司潘小新联合体1999年孵化稚鳖8200只,收入3万余元。 人工孵化甲鱼,全国有不少成功的作法,但投资大,规格高,一般养殖户难以办到,有没有因陋就简孵化甲鱼的办法?笔者从刁汊湖渔工商总公司所辖养殖场了解到,因陋就简孵化甲鱼,必须掌握好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 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诱发机体白血症的一种疾病,具有流行广、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一般流行于6—8月、水温25℃—30℃,特别是连绵阴雨天以后;主要发生于温室养殖后期和出棚后转入外塘养殖阶段。危害对象为成鳖和幼鳖。主要症状:外表表现为鳖体不浮肿,底板发白、贫血,部分有脱肛和肠道外露现象,内脏表现为肠道充血或出血,肠内无食。发病前期表现为暴饮暴食,然后突然停食,严重时口鼻出血,肺坏死,肠外露,病鳖在水中脖子伸出朝上翻转并用前爪拨水,身体垂直在水面游动,然后往复上述动作。暴发时大部分鳖游至岸边,脖子伸直、翻转直至死亡。主要危害养鳖比较早、塘口老化、水质条件差、规模、密度比较大的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