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形象策划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旅游形象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区域旅游形象策划是受企业CI策划的启发和广告业的影响带动,以及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在对旅游地和旅游景点的传统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形象识别和营销系统。国际旅游发达的地区斥巨资研究、设计、推广国家、省(州)或城市的旅游形象的实例不在少数。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因此要重视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本文对无锡旅游形象定位、游客对无锡旅游形象的感知、无锡旅游形象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休闲度假要素配置以及全方位立体传播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口会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5,(10):141-147
海口作为一个新兴的会奖旅游城市,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日益提高,品牌化形象逐步建立。本文在结合海口的会奖旅游现状、资源和环境等各种综合影响因素,从目的地品牌化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海口会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在于:目的地进行形象设计与塑造,准确定位品牌;设计会奖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构建海口的城市会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实施精细化、精算化、精英化的"三精"品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屏蔽现象已经成为非优势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和竞争力塑造中的制约瓶颈。本文基于旅游屏蔽理论,通过概念理清、研究脉络梳理,从主、客、媒三个层面提出了信息流屏蔽、竞争力屏蔽和利益屏蔽的屏蔽盾模型,揭示了屏蔽现象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与脉络。竞争力屏蔽是目的地资源禀赋差异的外在表象,利益屏蔽是目的地治理中的利益博弈,信息流屏蔽是目的地营销中的信息失真。基于该模型,本文探究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文化符号、资源禀赋与形象定位和旅游线路设计对屏蔽现象形成的作用,提出了品牌个性突出、形象叠加、个性化市场定位、室内外旅游产品融合等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和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多因素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其整合营销传播就是把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推向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和目的地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传播的实施模型是有效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思考基础,利用整合营销传播模式使目的地建立起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整体形象,同时又可实现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赤水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赤水市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将赤水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赤水,绿色天堂",并提出利用形象展示、大众传媒等策略对赤水市旅游形象进行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也导致生活节奏加快、旅游发展迅猛但质量欠佳。出于对生活品质、旅游品质的追求,慢旅游理念渐入人心。慢旅游是一种慢节奏、低科技、绿色环保、回归传统的深度旅游方式,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追求心灵的充盈与快乐而非高效率与经济利益。扬州生活节奏缓慢,休闲氛围浓厚,城市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较高,具备较好的建设慢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扬州建设慢旅游目的地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筹划:确立科学指标,建立长远规划;创新发展观念,提升城市慢游功能;培育慢游形象,打造"慢游之都";政府、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及旅游者等多方协作,共同建设慢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自助旅游者比例不断上升,其与传统的团队旅游者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别。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视角,以台湾省为例,分析了随团游旅游者和自助游旅游者游后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二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均呈长尾分布,但随团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比较集中,自助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相对分散;随团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词语相对较少,自助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更加丰富。通过感知形象词和游记内容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的体验范围和体验程度的不一致。基于此,提出了目的地要借助自身的核心资源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长尾尾部吸引物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引导"高峰体验"与"支撑体验"的相互转化来提高旅游满意度等促进目的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旅游网站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旅游网站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从易用性、有用性和营销力三个方面,对苏州及与之存有竞合关系的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网站建设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3,(3):129-132
游客忠诚度是旅游目的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是目的地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目的地形象是游客对目的地总体印象的评价,直接影响游客游后的行为倾向,但目前在对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很少涉及该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的客体要素,探讨了其对感知价值与忠诚度的影响并构建了假设模型,并以辽宁省汤岗子温泉旅游地为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论为:温泉旅游形象由环境形象、服务设施和产品形象,以及功能形象的3个维度构成,其中服务设施与产品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及忠诚度有显著影响,而环境形象和功能形象对游客感知价值影响一般,对忠诚度的形象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在竞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乡村旅游地形象组成部分的景观形象也为游客所关注,无锡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乡村旅游形象的策划研究远远不够。本文对乡村旅游景观形象设计要素、乡村旅游景观形象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无锡乡村旅游景观形象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旅游项目形象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形象相关研究资料的评述,借鉴了国内专家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模式,结合秦皇岛市城市现实情况,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模式:旅游形象分析-形象定位及口号-形象要素设计-形象推广-形象维系与更新。希望借此提升秦皇岛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增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的核心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目前长株潭城市群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资源整合度低、没有培育出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它极大地影响了三市的旅游发展。实现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的飞跃,必须从旅游产品的营销、旅游形象的策划和旅游促销策略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研究和开发的新领域,旅游形象的定位和提升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古镇旅游热潮的掀起,针对特色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和提升势在必行.罗城古镇因其独特的船形街建筑布局而扬名海内外,但其旅游形象需要在游客头脑中创造性的明确定位,并不断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5.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研究和开发的新领域,旅游形象的定位和提升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古镇旅游热潮的掀起,针对特色古镇的旅游形象定位和提升势在必行。罗城古镇因其独特的船形街建筑布局而扬名海内外,但其旅游形象需要在游客头脑中创造性的明确定位,并不断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6.
赤水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赤水市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将赤水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赤水,绿色天堂”,并提出利用形象展示、大众传媒等策略对赤水市旅游形象进行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媒体在旅游信息传播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宣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形象,影响旅游消费者选择,潜在的旅游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去寻找他们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对信息的依赖决定了它与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大众传播媒体传播旅游信息对受众的影响,分析受众对不同的传播媒体的感知和接受度,并提出旅游行业利用媒体传播旅游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商品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同时也是目的地文化的体现和延伸。文章分析克什克腾旅游商品开发现状,以旅游者购买需求为导向,提出打造系列化品牌化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策略,使满足旅游者购物目的的同时,达到宣传"物华天宝,内蒙缩影"的克旗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品牌定位是旅游目的地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在人口、自然环境、文化、民族个性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身处其中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品牌定位要立足于目的地的资源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出目的地拥有且符合市场潜在消费者需求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竞争性目的地的定位,进一步找出目的地具有竞争性优势的资源之所在,以此作为定位的基点,并确定相应的定位策略和方法。在品牌定位中,要重视通过文化差异来塑造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个性,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文化古城,旅游业在其经济主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旅游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境内外旅游人数在省内旅游市场所占份额偏少;二、旅游产品欠缺深度,新兴旅游产品发展不足;三、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城市的旅游发展现状,发现南京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探索南京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