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富兵 《会计之友》2012,(22):41-43
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投资调节效应、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效应、促进企业目标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效应、促进世界贸易一体化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效应、对环境外部性的纠偏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低碳经济体系下排污者应该承担补偿环境治理成本的责任,然而,当前会计体系没有将碳排放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环境治理成本主体不明确.文章界定了碳排放成本的含义,分析了碳排放成本内部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成本内部化理论下的成本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力市场下发电公司环境成本内部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华  周浩 《企业经济》2004,(7):104-105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实行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我国电力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应用环境经济学理论,论述了发电公司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影响和评价方法,指出发电公司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意义,并对内部化效果进行了经济分析,最后提出了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和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制定碳标准,征收碳关税,一方面起到了监督减排责任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低碳贸易壁垒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类新型贸易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来更多是以低碳壁垒等技术性壁垒出现。由碳关税和低碳壁垒衍生的税收成本和技术标准的提高,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品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为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向低碳化演变及发达国家设置低碳贸易壁垒对出口造成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实施贸易低碳化战略,加快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自2003年提出以来,一直被全球关注和认同。由于其涉及到气候、经济、政治、贸易、技术、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当前全球化、新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必然对国际贸易规则、全球贸易环境产生新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与碳排放国之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而产生的城市环境污染 ,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探索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迫切。环境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是外部不经济 ,而课征环境税收可以使外部性成本内部化 ,通过实证分析 ,这种基于市场的方法对治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气候日益严峻的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的大力推进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迅猛发展,如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碳排放权的定义、分类、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8.
节能降碳、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了。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不断提升自主贡献度,并提出“双碳”目标,这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占比达到总碳排放一半,尤其建材行业碳排放占比高,因此,绿色建材的发展和使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努力方向。碳标识是碳标签的一种形式,它直观地显示产品全过程的碳排放量,是全球绿色贸易的通行证。本文通过建材行业碳标识作用机制分析,探究建材领域发展碳标识的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助力推广绿色建材的使用,促进建筑业降碳减排。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6):84-87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大规模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宁夏冶金行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成为全球最大的钽铌冶炼加工基地,也是我国主要的电解铝、金属镁及镁合金产地,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加大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宁夏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外部性的经济学概念及城中村的负外部性 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根据外部性的影响,可将外部性划分为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18):7-12
随着全球垂直专业分工的深化,环境责任划分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全面了解全球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造成的污染转移,而且有助于全球低碳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划分为EU-27、OECD、BRIC、ROW四个区域,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分析1995-2009年各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域实际负责的碳排放责任与应付责任的差异。结果表明:1995-2009年期间,EU-27、OECD基于消费原则的碳排放责任显著高于其基于生产原则的碳排放责任,而BRIC和ROW则恰好相反,存在突出的"碳泄漏"问题。两种碳排放核算原则下的碳排放量差额在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其中,《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三种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为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既有利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又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全球碳交易量持续增长,碳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近年,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也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8月,  相似文献   

13.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正在全球推广,以期通过经济调节手段来抑制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欧盟作为全球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参与国家最多、碳排放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取得了阶段性的瞩目成效。但作为前期的摸索者因无例可寻,碳排放交易体系在不同阶段因其政策、规则及分配等运行机制设定等方面的缺陷,暴露出其系统设计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中国计划在2016年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系统,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相对成熟的运行经验与教训,对优化和完善中国的碳交易运行机制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主流经济学所高度关注的前沿问题,即外贸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再加上,全球升温现象,全世界的人们和专家都尤为关注此问题。无数研究者投身入研究建设低碳城市,转变低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更有192个国家代表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哥本哈根)研讨了,有关《京都议定书》的一期承诺及后期后续方案,同样做出节能减排承诺的还有我国领导者。而笔者通过区域比较和计量分析,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和省城的碳排放量、排放强度及贸易开放度、环境效应,并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表明了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引发相关的会计理论问题。文章基于碳排放权与碳排放权交易的阐述,以企业为对象,就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迈向近零碳排放与正气候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是各国政治博弈的战略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于是国际间的技术谈判和贸易谈判因“低碳化”的要求而变得更加不易。出口贸易稳步发展的福建,应尽快让出口企业适应新贸易环境下的新要求;文章论述了福建出口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其在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应对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出口贸易、工业碳排放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工业碳排放效率,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各省份出口贸易和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出口贸易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展现出口贸易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工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双峰趋同;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出口贸易对本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改善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碍于所有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在诸多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中,人口因素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选择较全面的人口因素衡量指标,基于一种较新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广东省碳排放的人口、经济、技术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率是影响广东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对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1、外部效应的产生及其矫正。生态税收源于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了政府可将税收用于调节污染行为的思想。通过对损害所造成的外部经济行为进行征税,使外部性成本内在化,个人得以面对真实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而生态税收正是执行这一功能的良好手段。它包括环境税收和自然资源税收,其实质是通过税收手段来实现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更有效的利用。生态税收征税客体不仅是生产领域的负外部性行为,还应包括消费领域的负外部性行为。由于消费领域的外部性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很难找到承担这上部性的责任,而政府对这种具负外部性的消费产品的管制有时又是无效的,因此只能通过税收调节价格水平,从而使消费行为的外部性通过税收内部化,并由此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