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改变了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格局。武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势必影响武汉市居住空间格局。本文在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居住区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居住区现状资料,对武汉市的1、2、4号线沿线几大热点区域进行了分析,进而推导轨道交通对武汉市住宅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空间环境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邻里和睦、居住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选择。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人性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其生态性、经济实用、营造意境等设计原则,进而从绿地系统空间、活动空间、交往空间以及观赏空间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相关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达到通过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给人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和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4.
居住功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其时空分异格局与模式直接影响了住房供需、职住平衡及群体层级分化等关键问题。既有研究缺乏从居住功能细分类视角运用细粒度、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居住时空演进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亦鲜有基于居住空间类型差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和探索。首先判定了居住功能更新的时空分异阶段:中心城区改建均衡,多中心商品房建设,外建内改,中心城区社区更新、社区更新外延与城郊保障房兴建。尔后,探究了镇街尺度的演化热点并综合凝练六类居住空间更新模式:社区更新主导模式、保障房主导模式、混住房主导模式、商品房主导模式、组合建设模式、改建一体模式。最后,归因分析发现商品房和混住房布局受人口分布、区位与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强烈,政策影响对于其建设分布有宏观引导作用;保障房建设强度以及分布主要受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人口分布以及社区属性是社区更新的原始推动力;大事件触媒对居住功能总体演化会产生阶段性强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资源空间价值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资源空间价值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从利弊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土地资源空间价值的影响机理,选定半对数形式的Hedonic模型,探讨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值的空间效应。以天津轨道交通建设为背景,将视角集中在天津地铁1号、9号线,以之为实证分析的对象,探讨轨道交通对周边土地资源空间价值的影响。对空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距CBD距离这一变量对房价起主导作用,可见区位因素仍是影响房价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周边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评述国内外居住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概括为居住区分布边缘化、建设规模化、地价空间分异现象显现及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进而论述了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城市政府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广佛同城的背景下,佛山市轨道交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改善沿线旅游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并调整沿线的旅游区位态势,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其在旅游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对由轨道交通而引起的城市旅游空间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轨道交通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景是构成居住区景观环境空间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有的水景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居住区生态湿地雨水收集、湿地植物运用、驳岸处理、景观建筑、雕塑小品设计的方法,构建水体循环系统使居住区污水处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提出改善居住区内的水景景观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功能层次轨道网络的技术优势,重点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与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都市圈城镇发展模式和空间格局相适应,推动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空间格局适配发展。目前,由于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国铁集团参与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运营的意愿不强、土地管理政策尚未实现供需高效对接等原因,多数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不尽完善、效率不高、效益不佳。建议科学把握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节奏,优化调整轨道交通布局,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发展,深化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铁路、土地供应的市场化改革,形成轨道交通支撑都市圈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北京市近郊的两个大型居住区--回龙观和天通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有关居民上班出行的原始数据.基于对职住空间关系、上班出行距离、上班出行交通时间和预留时间的分析,探讨了两个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住分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两居住区居民上班及其他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程度很低.转型期间快速的城市化和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人口的迁移迁居,使原来相对均质的单位社区转变为多元的、异质的城市空间,各种新型社区如破旧的移民社区和富有的门禁社区也都应运而生.城市的居住分异日益明显,居住区位也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根据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0.1%按户抽样数据,将市区人口分为市内未迁居居民、市内迁居居民、市外永久移民和市外暂时移民,从户口、迁移迁居和居住的关系分析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居住区位及分异状况.与西方城市相比,武汉市区目前的居住分异和隔离程度不高,但各分区的居住隔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定人群在城市某些区位的分畀隔离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各类人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是空间独立的生活居住地的统称,主要包括居住组团、住宅群落、居住小区以及住宅街坊等。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居住地,也是社会意义上的社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交通事故频发,从而产生了居住区。因此,合理规划居住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建设生态化居住区,营造宜人的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城市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和环境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居住区环境系统功能的思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适应、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GIS方法提取南京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2000m效应场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特别是商业金融业用地信息,并基于廊道效应理论对2002年上述用地进行了综合比较,进而探讨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旨在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城区边界及城市功能区进行识别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赋值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识别高唐县中心城区边界与城市用地功能,分析城市功能区混合分布特征并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主要以工业功能区与居住功能区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和中部,其中居住区主要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服功能区等混合分布;城区中心功能区混合程度高,城区四周功能区分布较为单一;中心城区发展重心与功能区混合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功能区混合程度有一定关联;基于POI数据的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与高唐县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总体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规划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斐 《价值工程》2011,30(6):169-169
阐明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应本着的目标,介绍了居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所包括的各内容,指出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人们对住房质量和居住区内的景观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现代居民的要求,结合未来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指出了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开发强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功能导向,将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居住型、中心型、枢纽型三种类型,确定站点的空间影响区,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作用。提出站点地区开发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一般规律。同时考虑分类站点开发强度控制,针对三种类型站点分别提出适宜的开发强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居住区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不但追求高质量的生态健康型的生活环境,而且越来越关注居住空间环境的各项功能.居住区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喜好户外活动的儿童,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极其需要更多地接触自然、结伴嬉戏和与人交流的场地.儿童游戏场是他们的户外乐园,应当满足孩子们游乐和运动的需要,但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居住区中儿童游戏场地活动形式单调,景观单一并且缺少设计,忽视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大力提倡并推进住区儿童游戏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应是将来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和功能完善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儿童和自然的关系,针对居住区对儿童成长起到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且对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和游戏场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些问题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及游戏场地设计提出了新的规划.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大型超市已经成为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居民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规划需要抑制人们日常生活对小汽车的依赖性,避免社会分异和城市蔓延式发展。首先研究商业网点分布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藕合关系,可以看出在郊区两者之间缺乏配合。通过对上海近郊两个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居民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站点地区空间规划设计及公共交通服务对人们购物出行的距离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城市近郊地区TOD建设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大型超市选址、居住区设计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整合及换乘的规划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助于我们的规划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