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就在繁闹的市中心区域,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每个‘城中村’就像在方圆几公里人为制造的一个整体的高达20多米的‘水泥巨物’。震撼还不仅仅来源于此,这个‘水泥巨物’并不是由某个公司或某个经济集体建造的,其基本的住宅楼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盖起来的,但在土地和房租收益的刺激下,建筑已完全失去个体差异的美学意义,经济的铁律也碾碎了中国传统村落和谐人居空间的‘文化意义’。在连接着的非常雷同的三、四层乃至七、八层高的建筑物中间,是由原来的宅基地间隔确定的宽约1.5—2米的街道,但在第2层楼以上,为了最大化地扩展住宅建筑面积,街道两旁的楼都伸展出来,几乎把露天的地方全部塞满,形成当地人戏称的‘一线天’。村落中的大部分住宅,白天房间内要靠电灯照明,村里的街道也形同‘地道’。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村里的人气和商业气氛却很旺,狭窄幽暗的街道两旁,排满各种商店、杂货店和服务网点,在村里居住的人除了村民之外,还有几万租房而居的外来打工者。”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是解决集体产权制度固有的产权模糊、产权主体缺位等弊端的关键,文章运用SCP模型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3种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社区股份合作制是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比较合适的改革模式的结论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现象。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在地方政府、民间和学术界都有着许多不同看法。大体上说,地方政府一般都倾向于彻底“撤村建居”,即把已经划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的原村落组织改建为城市街道一居委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而将原村集体经济从新建社区中完全剥离出去,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那些“村办企业”。而民间,特别是“城中村”居民本身则对政府观点抱有抵触的态度,在“城中村”实际的改造过程中,这种抵触情绪更为明显。学术界根据不同的理论依据对此看法也不尽一致。由于“城中村”现象几乎完全是“中国特色”,因此,本试图通过结合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来对此进行分析,谈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集体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便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提出了集体经济“过时论”、“退出论”、“消亡论”等。在前不久的一次会议上,笔者又听到一种言论,那就是“集体经济已经落伍了,它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是制造混乱的温床”。此言一出,与会代表深感愕然和震惊。笔者认为,这位代表的讲话是不负责任的、是不科学的,这是对集体经济的否定,是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有关集体经济的论述相悖的。我们讲,判断一种经济成份先进与否,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看其表面现象,而应当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其实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8.
聚焦“城中村”—“城中村”转型发展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庆昌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2):25-28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这的出现和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有关。“城中城”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但只能是过渡的,实现“城中村”转型发展,是加快城市中进程的必然要求,“城中村”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集体经济制度变革研究》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内涵,我国集体经济沿革,改革运行的环境以及具体政策等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和建议。我们感到政府部门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集体经济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发展的政策指导,这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集体经济的改革创新,使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新亮点,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城中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解决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办事能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就当前城中村村级集体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对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继续深化集休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城乡涌现出大批新型集体经济,它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围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它们往往散布在繁华都市“被遗忘的角落”,牛活环境不佳,生存方式简单,以自己独特的形态固守着与现代城市明不相协调的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被称之为“都市里的村庄”。改造“城中村”,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棘手而又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80年代,集体经济曾是我国GDP增长和增加就业的第一推动力量。海尔、春兰等一大批名企在那时崛起。而在最近10年间,“集体”的增速已远比国企还低,就业人数也在急剧减少……集体企业改革要脱胎换骨过去10年,集体经济无论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是绝对规模,都每况愈下。一个不完整的数字是,集体企业的职工总数已经从1995年的3076万人下降到了1999年的1652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对集体经济关注度的下降。城镇集体企业的归口管理机构现在仅仅是国家经贸委下面的中小企业司。研究“集体经济”也早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