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强势品牌因其对经济贡献卓著而成为各国的追求。正因如此,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在沸腾国人热血的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深层思索与反省。奥美集团总裁兼CEO夏兰泽女士关于中国品牌的论说,曾引起广告业内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大讨论,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国内方兴未艾的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存在着品牌,但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民族自主品牌重要性的意识:国家也正从政策.资金上鸣锣开道:2005年1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明年国家将拿出7亿元用平支持名牌出口企业发展——这些成为任重道远的民族晶牌建设之路的庭好开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旭东 《广告大观》2006,(3S):52-53
中国的旅游业在没有成熟理论体系支持的背景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因不注重品牌建设而出现的急需解决的深层矛盾。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逐步开放,国际旅游产品必然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一些旅游强国已经开始建设国家旅游品牌,从理论体系到运作体系、管理体系都已趋于成熟和完备,形成强大的国际旅游综合竞争力,为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自第一夫人彭丽媛首站出访俄罗斯身着自主设计师品牌(品牌名称:无用、例外)服装,到王毅外长选配座骂红旗H7,再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成立以及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的首次评价发布……有关自主品牌发展的重大积极讯号不胜枚举。2015年,或可由此被定义为“中国品牌元年”,此亦必将开创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新纪元。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方是圆,都是规则标准既定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在思索中国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与品牌的关系,事实上,中国的文化与体制的独特性已经对中国的品牌建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桂锋 《广告大观》2010,(10):32-33
广告的高增长可能掩盖了品牌建设中的很多问题。中国品牌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低级错误让我们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些最基本的品牌原则。知行合一,是中国品牌今天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玉国 《广告大观》2006,(7S):52-55
品牌建设依赖一套科学的操作体系,中国品牌已经逐步解决了品牌树立、品牌推广与品牌维护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中国缺乏第三方的权威行业机构对品牌作最准确的判定。衡量一个品牌的强弱,究竟应采用怎样的标准还没有定论,因此品牌评估出现了种种扭曲的商业行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受国际环境与自身建设双方面的影响,还比较滞后。本文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品牌能过真正走上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佚名 《中国品牌》2014,(1):70-73
中国经济“黄金时代”的主要动力,就是释放出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让品牌成为这幕伟大动力的主角。2013年可以看做中国品牌发展的新纪元。这一年,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出访期间,大力推广“中国制造”;彭丽媛携中国本土品牌眼饰、配饰以及赠礼出访外国,极大带动了中国品牌蓬勃发展的热潮;外长率先更换红旗轿车,提升了红旗车的品牌形象;首届中国质量奖出炉;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13年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得到极大释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品牌未能入选世界百强与中国品牌经营的不成熟和存在的典型问题有关,具体表现为品牌核心价值不清晰、缺乏个性;企业在战略上缺乏定力,广告诉求主题频繁更改;品牌建设对广告依赖过高,手法单一等。未来的品牌建设应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恪守自己的品牌承诺,坚守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从而缩短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营销大师舒尔茨在谈及中国的品牌建设时说“很不幸.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只在乎短期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在乎长期的品牌形象”,舒尔茨的话揭示了目前中国品牌建设的发展状态.即中国的品牌建设还处于很混乱的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品牌的强力冲击.国内市场的品牌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品牌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品牌定位则是培育这种资产的基础。当品牌定位正确时,品牌就获得自我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徐旭刚 《北方经贸》2003,(12):123-124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品牌建设。中国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 ,会使中国的品牌走出国门 ,会使中国的企业持续发展。中国的品牌建设 ,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20,(3)
本课题依托中国中车"一战略、四体系"的品牌建设思路,结合中车长客品牌建设实际工作情况,对品牌评价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企业在品牌建设上探索出一套标准化评价体系——五边形品牌评价模型,以其合理的评价品牌建设,能够让企业不断认清品牌建设的形势,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让品牌建设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落实落细,落地生根,从而助推企业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谢园 《成功营销》2009,(11):90-91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有多年品牌积淀的外资银行步步逼近中国市场,使得中资银行不得不开始关注品牌认知、品牌建设等陌生的领域。而经历过金融危机后,要保住萎缩的市场,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挥品牌的影响力,由此,中国金融品牌的成长与崛起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志军 《中国品牌》2012,(12):12-13
11月22日,"2012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名单,并举行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6.
王维花 《现代商业》2014,(17):25-26
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约占全球总额的30%。在世界奢侈品排行榜上前1000名中,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只有香港地区的两个。中国大陆本土奢侈品牌的缺失和低竞争力证明了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白酒、珠宝、瓷器和丝绸传统文化、奢侈品牌发展状况及中西对比意义,呼吁中国奢侈品牌的发展以弘扬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并以中国强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为支撑。  相似文献   

17.
6月18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成立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了。这是广大品牌工作者、各领域企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品牌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宋春颖 《中国广告》2005,(2):106-109
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经营,经营发展靠品牌。品牌发展要有科学、适于实际应用的品牌理论为指导。全球100强品牌前10位,美国独占8个。可见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是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品牌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国际品牌建设已经处于成熟状态,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进行品牌学教程建设,企业正在实践中探索品牌发展的道路,政府部门缺少品牌化管理标准,世界级名牌寥寥无几,国外引进的"CIS理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迫切需要能记录、总结品牌态势,指引品牌发展方向,提出中国品牌建设标准的综合性文献。《中国品牌年鉴》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要求产生的同中国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实战型、指导型文献,标志着中国品牌理论的成熟与完善。是中国品牌建设的里程碑。研读《中国品牌年鉴》,受益匪浅,抒表浅评,与品牌建设者共勉,为品牌强国倾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品牌畅想     
《广告大观》2007,(9S):136-136
借助《广告大观》的专栏,我曾写了一篇《品牌感言》和一篇《品牌忧思》,抒发了对中国品牌的感慨,也表露了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忧思,然而这些充其量仅仅是忧国忧民。有关中国品牌建设,特别是反思中国品牌国际化问题的文章已经很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光敏 《广告导报》2004,(27):45-46
客车业的竞争加剧,使品牌营销成为可能而且必要。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确定自己的品牌定位。并通过内部建设构建自己的品牌定位优势,并将这一优势传递给目标用户,让用户确实感受并认可你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促进客车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