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美收益概念看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收益概念及其会计处理的差异(一)中美收益概念的差异。我国会计界将会计要素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制度》将利润定义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论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阐述了十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业主分配、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和利益,并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是企业报告期内除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FASB将全面收益分为两个部分:净利润和其…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收益观的基本原理(一)全面收益观的涵义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首次  相似文献   

3.
刘怀山 《企业经济》2008,(3):168-170
随着财务会计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改革传统的收益报告,反映企业全面收益己成为国际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传统的收益报告,全面报告企业收益已成为国际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报告全面收益在我国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特点,指出收益不实是我国企业收益报告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分析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意义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全面收益报告进行了思考。本文研究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引起人们对业绩报告改革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学与经济学关于收益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所确认收益的概念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内在联系性.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学吸收经济收益确认上的优点形成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趋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对利润表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又一次趋同.  相似文献   

8.
损益要素的国际比较、协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损益要素存在重要差异,表现在损益要素的构成和要素的内涵、外延方面。通过国际比较,指出收益的两种观点、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是否分列、是否单独设置业绩要素等实质性分歧。在损益要素国际协调的背景下,对我国损益要素的重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全面收益准则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面收益准则及评价20世纪9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由于受到来自会计学术界和使用者集团的巨大压力,因而致力于研究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的改进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要求企业报告更为全面的财务业绩信息。促使FASB把报告全面收益提上议事日程,主要出于以下的原因:1.一个重要的直接动因来自于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尤其是衍生与套期保值金融工具的处理。由于与初级金融工具如现金、债券和权益性证券等相比,大量的衍生工具在获得的时候不会发生现金支出或只有少量的现金支出,因而也就无法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  相似文献   

10.
全面、公允地报告和披露企业真实的业绩水平和获利能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由于传统收益表仅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已实现的收益进行报告,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已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曾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相对于传统收益概念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权益的一切变动。”全面收益由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会计收益的演进过程:原始财产观一传统收益观一全面收益观。其演进过程循着两条线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二是趋于经济收益,即净财富增加接近。两方面都要求财务会计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为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最后从经济环境和会计特征分析我国实施全面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推进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燕 《会计之友》2008,(16):49-50
新会计准则中凸现了大量的全面收益观念,但始终未提及全面收益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中表现出来的全面收益观及我国推进全面收益改革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凸现了大量的全面收益观念,但始终未提及全面收益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中表现出来的全面收益观及我国推进全面收益改革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综合收益报告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综合收益会计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报告阶段,尚未将综合收益从确认、计量到报告作为一个完整流程进行分析。基于构建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能使综合收益报告的改革建立在完整的理论基础上,以解决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本文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此为我国综合收益准则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国外三种全面收益呈报方式,分析了我国全面收益在定义、内容和列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我国全面收益列报的意见:首先,会计准则需规范全面收益的概念和内容;其次,会计准则规定的呈报方式要具有唯一性;最后,建议采用扩展的全面收益表,制定扩展的全面收益表格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反映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全面收益观的相关概念,将全面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一)全面收益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全面收益被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所有者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的变动,这包括这一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因此,全面收益既能反映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净利润,也能反映以多种计量属性计价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使收益报告的内容更丰富,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更加广泛和真实,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徐策 《天津财会》2010,(1):15-18
对全面收益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传统的会计收益中,为了遵从历史成本、实现一配比和稳健主义“三位一体”原则.会形成大量绕过损益表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项目。而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使传统的会计收益受到更大的质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史蒂文.M.沃尔曼便担心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的发展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要求企业报告全面收益。  相似文献   

19.
刘君 《财会月刊》2007,(6):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20.
刘君 《财会月刊》2007,(18):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