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也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业的贷款投入,增加农村信用社收益,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通过发展化解长期以来形成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1999年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开办了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并且规模逐年增大.如何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防止再贷款资金的流失和挪用,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使其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成为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资金管理的重点.但支农再贷款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支农再贷款是为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缓解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发展而发放的专项贷款.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石楼县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自1999年就已开办的央行支农再贷款,在这次改革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以及改革后的发展取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江西省的芦溪县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几年来的支农再贷款投放,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支农再贷款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需改进现行的管理制度,增加风险防范设计.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五年来,在支持农村信用社减亏增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意图和效果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缘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支农再贷款宏观的政策安排在微观层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一、宏观的政策扶持诱发了微观上政策依赖的惰性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现了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其主要目的是扶持农村信用社摆脱经营困境,缓解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随着近几年支农再贷款投放量的逐年增加,较好体现了上…  相似文献   

5.
董亮 《山西金融》2003,(2):22-24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通过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专项信贷资金,促进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户贷款,从而支持农业生产、刺激农民消费、提高信用社经济效益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支农再贷款以低于其他再贷款利率的方式,重点支持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本就大同市支农再贷款使用和管理方面从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主要问题(一)支农再贷款所规定的贷款期限不够合理。在《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而农业生产周期性长,见效慢,特别是有些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周期都在1~3年甚至5年左右,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支农再贷款效应的发挥。(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上浮过高。农村信用社将支农再贷款向农户发放时,执行与自筹资金一样的浮动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点上浮50%~100%,农村信用社有6.5%的利差,使得贷款农户的利  相似文献   

7.
石楼县地处吕梁地区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人行石楼县支行为支持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从1999年开始对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002年全县支农再贷款余额3100万元,累计发放3337万元。支农再贷款的投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的同步提高,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支农再贷款政策设计方面的缺陷凸现.随着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前出台的铱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支农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支农再贷款以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基层农村信用社减亏、扭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支农再贷款额度逐年加大,再贷款已成为信用社增加农业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人行不断加强再贷款的日常管理,制定了再贷款管理操作办法,严格审批制度,统一对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台账,定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向,台账设置,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支农再贷款合理使用,安全收回,最近,我们对永登县农村信用联社再贷款效益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0.
叶强 《浙江金融》2004,(9):44-45
为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功能,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人总行决定从2000年下半年起将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方式返还农村信用社使用,全县也于2001年4月份开始使用支农再贷款,至今年3月底已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户累放支农再贷款达数亿元.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的一大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在全县达到预期的投放效果,带着这一课题,笔者于近日对全县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1.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为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把支农再贷款发放到农民手中 ,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 0 0 0年 7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贷款 41 46亿元 ,用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贷款 6 3 8亿元 ,其中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 46亿元 ,占 72 1%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 ,充分发挥了资金导向作用 ,激发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一、突出支持重点 ,…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并设在县、乡一级机构,纷纷上收基层贷款审批权的背景下,人民银行为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不足和农民贷款难的双重矛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适时推行了支农再贷款政策。支农再贷款政策施行七年来的效果究竟如何?还存在哪些制度缺陷和不足?以及不同经济区域支农再贷款政策如何加以调整或退出等问题,是本文通过对双鸭山地区的个案研究力图要论述的重点。一、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积极效应-农业、农户、农信三个层面的多赢局面支农再贷款兼有政策性贷款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性,也决定了其目标的相关性和多元性,我们很难…  相似文献   

13.
支农再贷款是国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于1999年适时推出的一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紧张,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十年的使用中,在支持农业生产和加强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信用社逐渐壮大的今天,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不再是农村信用社追捧的“宠儿”,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衡量利弊之后,选择了慎重使用支农再贷款,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信用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逐年增加了对农业信贷投入,已经成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主渠道,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支农再贷款使用和效应的分析,总结出了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经济改革、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户增收、增长信用社效益等诸多效能;剖析了支农再贷款管理的滞后性、制约性和难操作性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了诸如完善办法、规范运作、加大投入、强化监督等金融策略,以此来促使支农再贷款更规范地用于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6.
陈飞 《海南金融》2001,(10):41-43
自1999年以来,人行三亚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户的金融政策,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和支持辖区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支农再贷款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现实政策安排,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贫”和“政策补贴”倾向性效应十分显著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开始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明显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声誉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以地处福建省北部农业经济区域的南平市为例,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实际,决定增加150亿元支农再贷款,专项用于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信贷投放。那么,这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各级各部门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对人民银行交城县支行发放给农村信用社的1000万元支农再贷款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支农再贷款不仅在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上产生了一定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农村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经济战略性退出,农村信用社日益成为支持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包袱,一些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力不从心.人民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对象发放的支农再贷款,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有效缓解了支农资金紧张的矛盾,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作用.随着支农再贷款规模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其管理中呈现出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支农再贷款效能的发挥,一些地方出现了支农再贷款"惜贷"、甚至"息贷"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1999年至2002年,全辖共发放支农再贷款3.09亿元,到期全部收回。支农再贷款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