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城天水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其中说到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取天水智收姜维,失街亭痛斩马谡,以及姜维为光复汉室八次出兵,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天水。天水最早给我的印象是兵家必争之地。天水为世人所注目,主要是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2.
刘邦与诸葛亮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诸葛亮亦辅佐刘备,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作为封建政治家,他们都懂得功成名就离不开人才,但在用人制度和用人方法上,他们又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很值得我们后人借鉴。首先,刘邦与诸葛亮都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  相似文献   

3.
<正>李书福秉着"内圣外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得到了福特的认同和赞赏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诸葛亮带领军队到了南方的中部。听说有叫孟获的人,是南蛮人所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之一。蜀国作为三国当中疆土最狭小的一方,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军事实力远落后于曹魏和东吴,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少数民族汉化,巩固蜀汉政权进而促成和维系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鹏 《国土经济》2011,(5):69-69
4月16日,山东省、临沂市以及沂南县等三级政府官员携手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5月15日至17日举办的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将举办总投资额超过15亿元的诸葛亮诞辰1830周年祭拜、诸葛亮城落戍典礼、中国汉文化博览会等八大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发表了他的成名作《隆中对》。《隆中对》后来成为刘备集团的总体行动指南,也决定了刘备集团的命运。《隆中对》在对形势做出全面分析后,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其中的第一步是,占据荆、益,联吴抗魏,形成三足鼎立;第二步是,分别自荆州、益州分兵两路北上,统一中原。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魏徵传》中谈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面对职场人士日渐兴盛的抑郁、迷茫等种种不良情绪,不妨来看一看、读一读,我们从《三国演义》中可以学到什么。 一、顺应天时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一心想复兴汉室,桃园三结义得到两员大将——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得到卧龙凤雏之一的卧龙——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凤雏——庞统,不料汉室气数已尽,无可挽回。  相似文献   

8.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8,(8):110-110
2008年7月31日北京——全球最大的地产服务提供商世邦魏理仕今天宣布在四川省实施一项慈善计划。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世邦魏理仕关注儿童福利的长期承诺,更展示出世邦魏理仕蕴意深广的公司价值观理念。  相似文献   

9.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10.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8,(5):109-109
世邦魏理仕就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8年4月18日,举办了“世邦魏理仕慈善高尔夫球日”,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疫苗注射计划筹募资金,旨在让中国偏远地区的儿童得以接受免疫疫苗注射,实践我们造福儿童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位于秦岭之南定军山下的陕西勉县,是诸葛亮率兵六出祁山的大本营,是蜀汉政权向西、向北向魏国发起进攻的跳板。因此,有关诸葛亮的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这里有诸葛亮演练八阵图的遗迹,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兵工厂旧址,而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座诸葛亮的读书台。在戎马倥偬的岁月,这里经常出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孜孜读书的身影。可以想见.身长八尺.须发已经斑白的蜀汉丞相在这里抱膝而坐,手把书卷.面对群山,或吟或颂,那场景何其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2.
近日,受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播放的影响,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之书。阅至"失街亭"这一章节,深感用人的重要。"街亭"失守,马谡固然有不可推脱的直接责任,但是,也与作为调兵遣将的军师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感情用事有关。诸葛亮和马谡交情深厚非同一般,俩人之间以父子、兄弟相称。因此,对于马谡自身的弱点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况且刘备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一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尽管如此,诸葛亮凭着俩人之间的深交,在马谡一再请求和发誓下,诸葛亮终因感情超越了理智,违心派遣马谡前去镇守街亭而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智慧"和"忠诚"这两个中国词语,如果要同时寻求明星代言人的话,诸葛亮无疑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最好的人选.然而,诸葛亮越完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苦心经营的那爿蜀店日益没落的事实,越穷尽悲哀.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怎么看都是诸葛亮一种偏执狂式的演出. 在诸葛亮身上,深透着一种完美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孙航 《人力资源》2006,(5):6-10
诸葛亮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可谓功勋卓著,名垂千古。但诸葛亮在用人的决策上,却有过重大败笔,那就是派马谡守卫街亭要塞,并任其为一把手。结果街亭失守,险封汉中咽喉,诸葛亮本人也不得不上演一出系毫发之间的“空城计”。正所谓——  相似文献   

15.
信息     
11月内存(2007年10月20日—2007年11月20日房地产相关重要新闻)10月22日世邦魏理仕加强实力满足大中华区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世邦魏理仕欣然宣布任命三名高级管理人员,以提高公司响应大中华区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的能力。这三名高管人员是: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打破常规思维的一种冒险举动。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从不冒险。但街亭失守后,出现了非常危险的情况:司马懿带领15万大军,兵临西城,而当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大将,老弱残兵,不过2000多人。如何渡过难关?从不冒险的诸葛亮在此特殊情况下,冒了一个大险:城门大开,诸葛亮则于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结果司马懿疑有伏兵,退兵而去。这里诸葛亮采取的就是“超常规思维”,遵循的就是“例外原则”。假如当初诸葛亮不采取这种非常之策,纵令他有天大本事,也无法避免兵败城破的危险。而司马懿之所以失败。恐怕还是他受了常规思维的消极影响,用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老经验处理新事情,结果上了大当。  相似文献   

17.
街亭失守,使诸葛孔明屡出祁山北伐魏国的军事行动最终归于失败,蜀国统一中原的希望化为泡影。千古名相诸葛亮不得不挥泪将马谡就地正法,斩首示众,自己也官降三级,以谢国人。诸葛亮此举作为执法如山、赏罚分明的经典,历来为史学家津津乐道。然而,笔者最近查阅了《三国志》等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街亭之役,马谡固然有失有罪,但同样孔明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这里有一个用人失察的问题,是失败的根子所在。马谡,字幼常,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他立了专传,可见他的“知名度’是不低的。马谡的祖籍为湖北省宜城,与其兄马良一样,…  相似文献   

18.
章立早 《秘书》2011,(5):6-7
一诸葛亮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诸葛亮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威信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尊严并使人感到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要当好领导者,有否威信十分重要,这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但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更不是自封或主观认定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诸葛亮的武候词有一副对联。意思至今十分清楚。它是说,带兵之将如果不审时度势,那么宽严皆误。这就纠正了治军上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治军就是要“严”;另一种则认为要宽待部下。而诸葛亮认为如果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宽、严”都未必正确。我是非常赞成诸葛亮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不仅是文学史上一部巨著,也是一部人才演绎的精彩历史,蜀汉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条主线,在以刘备、诸葛亮为代表蜀汉集团从弱小走线强大的发展历程中,贯穿了人才这个占据极端的重要性因素,深刻揭示在了识才、用才、育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说明"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有人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人才的鼎立。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通过龙争虎斗的精彩演绎不难看出人才是兴国固本的第一资源。事业成败关键在于得人与否,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