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长莲 《科技和产业》2010,10(4):104-106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在我国特定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盈余管理的负面作用远远涵盖其正面作用,上市公司过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碍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也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会利用一些新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要对过度盈余管理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张伟 《辽宁经济》2004,(9):73-73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各方关注。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精心筹划的结果,因此其具有合法性和隐蔽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披露,使得投资者和政府部分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都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前者是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后者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后果。因此,本文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出发来探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会计变更因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活性大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判断变更是否合理。所以,要有效地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行为进行监管,规范其会计变更行为,必须首先找到会计变更能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源所在,然后,据此找到合理的治理措施。本文从会计变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总结了当前会计变更的主要手段,最后针对我国的实情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佩华 《中国经贸》2013,(8):186-187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我国加入WTO,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会计造假案显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仍不容乐观。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本文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入手,分别从会计信息监管方、提供者和鉴证方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丽 《中国经贸》2010,(18):159-160
盈余管理涉及一系列的管理以及经济学问题.是现代会计界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对于会计实务的变更、公司结构的治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公司会计行为的规范以及完善上市公司的披露机制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若过度,则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通过两个方面即动机和方式来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虚假案例不断发生,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如黎明股份造假案、银广厦造假案等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是基础会计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楠 《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63-164
近年来,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引起的经济案件被频繁曝光,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其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从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表编制,都存在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将会影响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使会计职业陷入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因此,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根治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越 《辽宁经济》2007,(9):50-50
所谓盈余管理.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内.通过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方法的选择,使信息提供者或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而不是如实反映企业状况的行为。相对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可能合法,且更为隐蔽.尽管有效市场假定市场能够自动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有关研究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会计信息失真是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虚假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仅会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还会严重地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尤为严重。本文拟对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动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采取多种形式手段进行会计造假,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已给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治理会计信息造假.  相似文献   

15.
从博弈论角度看我国的会计造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计造假主体即企业管理人员等惩罚不严是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设计一种有效的惩罚制度。本文拟从博弈论角度以及引用挤公共汽车的现象来寻求治理会计造假的方法,本文认为会计造假也是各企业经理人员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吕阳 《辽宁经济》2007,(8):98-98
会计信息质量是制约会计管理与会计发展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各级审计部门年年进行会计审计,但会计信息却年年都有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目前,业内专家及各方人士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本文就会计环境、会计行为对会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强化会计行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连续曝光,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化会计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阐述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德治与法治并举遏制会计造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不容迟缓。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益的诱惑,特别是对于一些上市类公司,付出低廉的造假成本便可以赚取巨额的回报;二是会计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不按规章办事,不仅企业内部缺乏监督,外部行政部门的监管也不到位;三是会计执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因此,笔者认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杜绝会计“造假”,必须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20.
毕锡光 《中国经贸》2012,(2):151-151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两种主要表现。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探究,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