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梦莹 《商》2014,(24):191-191
由于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随着社会转型,受众网络使用深度不断加强,网民的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将从偶发事件逐渐转变为一种常态事件。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政府应对策略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郁 《适用技术市场》2013,(12):190-19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迅速增加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公众在认知上所存在的偏差而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危害社会安定。通过对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所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应对和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认知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环境下,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网络媒介管理,联合大众传媒、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如果管控不利,极易诱发现实中的公共安全事件,因此对虚拟世界中可能引起强烈反响的群体事件进行有效的探测和预警,为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隐空间理论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探测和预警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挖掘出网络中隐含的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有害群组,监测他们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规律,并采用可视化方法对其进行图形化展现。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实用而有效。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156-157
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往往通过互联网得以放大。学生是重要的网民群体,他们习惯通过网络发表评论、表达诉求,一旦向非理性方向发展,极易引发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对此学校应从提高互联网风险意识、提升网络舆情掌控能力以及建立互联网安全应急机制入手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耀鹏  陈雯艳 《商》2015,(1):65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社会各界逐渐关注的焦点,这表明了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影响之大,之所以会出现由网络媒介而引发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根源还是在于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当前我国在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方面存在诸如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表达主体机会不均等以及支撑利益群体表达利益的组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诸如网络群体性事件这类问题,就需要通过畅通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等措施,从而在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国民众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的主要途径。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以及信息公开的滞后,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善治的兴起,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意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表达有其良性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民意表达,常常会对一些非理性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提供舆论支持,推波助澜,成为事件不断升级和恶化的有力推手。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民意有效疏导的新路径,借以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事件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的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的最后却失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处理方式的不同。失控的群体性事件,不少与当地政府千方百计掩盖真相,或是迟延公布或公布虚假信息有关。对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视角入手,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必须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正确引导合理利用舆论;完善公众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公民有更多的渠道和能力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极大的加强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给公民和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公民极强的参与热情,更容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瞬间爆发并快速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尤其是县级及基层政府如何快速应对,并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是现代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县级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赵中亮 《商》2014,(12):150-150,13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当今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与网络的先进技术结合下的新型产物,它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这客观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理性看待网络群体性事件,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5)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原因繁复。因此,群体性事件应该被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正确定性,明确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与突发事件的关系,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核心,辩证地看待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影响,探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多方面原因,才能正确把握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一系列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在网上发布、传播,就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甚至通过网络和短信进行联络、组织和策划,从而引发群体性的罢餐、罢课、静坐等高校群体性事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也成为了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评论、表达诉求乃至组织行动,这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深入剖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索其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是肩负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牛钰茹 《商》2014,(9):257-257,243
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虚拟性、交互性及匿名性等特点为中国公民提供了表达个人意见和情绪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是以非线性的传播方式扩散,所以一旦某个信息进入人们的关注范围并展开讨论,单个事件极易形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其发展途径和消退方式不同于现实空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网络舆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企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成因及特点,指出预防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并结合河南油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实际情况,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7):107-108
立足于地方高校,以高校自身的视角分析了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具体为以下六个类型:学生利益受损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学校管理不当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学生群体之间矛盾产生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性自然灾害后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产生的群体性事件;学生因意外死亡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颜程龙  李新洛 《商》2014,(47):190-190
基于现实的事件分析可知,无论是从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构成,还是从其发生机理以及表现形式看,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着类型和性质上的事实差别。因此,基于现实的理论分析,也必须考虑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使用,对其概念和外廷的界定。类型及性质区分的必然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类型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探究宏观意义上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根由。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利益矛盾和利益重组等人民内部矛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其中一些参与人数较多、态势复杂的群体性事件对事发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己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以及我国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几点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在转型期的中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民众心理及其发展阶段和群体性事件的民众心理特征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群体性事件下民众心理干预的思路与对策,应做到:事件发生前做好心理干预的准备工作;事件发生时做好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心理干预的沟通策略;事件发生后心理干预的善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治钧 《现代商业》2011,(3):288+287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大学生有关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原因错综复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主动从群体性事件的反思中促进自身成长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