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5--2009年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并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了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金融效率区域差异不大。金融效率及效率差异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其中2002年是转折点。2002年后,各地区金融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效率差异是区域金融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5%。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构建了具有一般性的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通过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际测算,可以得知:辽宁省整体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社会的实际产出与理论的产出前沿面还有很大的距离.资源利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沈阳、鞍山和锦州;资源利用效果中等的城市有大连、朝阳、辽阳、丹东、葫芦岛和盘锦;资源利用效果最差的城市营口、本溪、抚顺、铁岭和阜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劳均服务业增加值区域不均衡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中、西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这加剧了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现象。我国各省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之所以不均衡,关键原因在于其市场化进程不一致。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缩短地区服务业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2006—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指标均稳步向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部和西部地区排名逐渐上升,东北地区出现下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显著,并且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四个维度指标的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指数的总体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5.
6.
当前有关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中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利用TOPSIS方法,选取GDP、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10项综合经济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市在1997-2007年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表现为省际差异、东部与中西部的地带间差异以及东部地带内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模式存在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7.
黄蕾  钟质文 《经济问题》2023,(8):112-120
创新循环是知识流动与再创造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创新不平衡的现实下,为揭示创新循环的真实表现及特征,构建了区域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形成机理、运行模式以及测度方法进行探讨。利用2009—2021年的省级数据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布局,发现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情况,区域创新循环的四种运行模式的时空分布兼具持续性与动态周期性。最后针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与运行模式的区域差异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对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低碳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9.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助力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是中共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议题。采用Super-SBM两阶段DEA模型、Dagumn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我国高技术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高技术数字制造业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离最优状态还存在差距,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两阶段差异来源呈现出不同特征,并以2016年为界出现较大变化;2016年以后,中部地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均具有σ收敛特征,全国层面具有显著的空间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特征,东部地区的空间绝对收敛特征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有助于从价值链视角全面客观了解我国数字制造业创新效率现状,从而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避免区域数字“鸿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碳已成为时代主题,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节能低碳角度出发,在利用投影寻踪模型(PP)对物流产出进行降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对我国2008—2014年30个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考察期间我国物流效率均值低于0.5,且存在较大的无效率现象;地区间物流效率的差异明显,物流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在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政府支持、科技进步对物流效率产生有利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度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江茹 《技术经济》2020,39(12):123-130
佛罗里达国家风景游径以展现和保护自然风景资源为目标连接全州动植物栖息地,并提供以远足为主的游憩活动,率先在全美设立了保护野生动物安全迁徙的生态廊道。在田野踏查和参与游径维护的体验基础上分析了佛罗里达国家风景游径的选线方法、规划重点和维护管理,发现该游径的设立营造了城镇地区与原始自然地的缓冲带,实现了生态走廊构建、水环境治理、科普教育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多功能,并为佛罗里达州每年带来了高额的旅游经济收入,具有显著的生态保护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现有低碳经济及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区域低碳竞争力进行了界定,通过研究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低碳文化系统构建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分析了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功能,提出了区域低碳竞争系统结构优化建议,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任阳军  汪传旭 《技术经济》2017,36(12):72-78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4.
谢黎  潘颖 《经济问题》2015,(2):40-45
理论推导了消费者、厂商、金融中介在各自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动态最优化过程,从理论上建立了金融发展与地区生产效率的数量关系。进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MSVAR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深化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来实现金融效率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营效率;在金融收缩阶段,金融深化对生产效率有较强的负作用,在金融扩张阶段,金融深化及生产效率前期的影响对生产效率的作用为正向;此外,不同区制转换的概率很低,表明我国金融发展状态存在较强的惯性,体现了我国金融政策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5.
应对全球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低碳型发展的目标,一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降低碳排放,因此关键科学问题是提高区域低碳竞争力.作为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区域低碳竞争力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文章从区域层面,辨析了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关键问题、系统组成及数学表征.基于导向性原则、数据可获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基本原则,构建区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区域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引入灰熵评价模型,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概括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由来,指出虽然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低碳技术"的突破,但更离不开"低碳金融"的支持。与传统经济相比,低碳经济对金融有更加严格的资本密集要求、技术创新要求、环境互动要求、产业合作要求与国家政策扶持要求等新的特点。据此,提出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区域类型低碳经济行为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各区域密切合作,不同区域类型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异质性。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以区域内人均CDP和人均碳排放两变量的关系为依据,将经济区域划分关注区域、困难区域、挑战区域、理想区域4种类型。研究了4种经济区域类型的特征,指出了不同经济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及行为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三阶段DEA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可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7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2007年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投入冗余率均在45%以上,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比较分析并调整前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差异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技术效率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得出我国技术创新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系统中合作、资源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综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关于互动合作的研究现状,许多学者论述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但是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目前尚未发现对区域创新中资源、合作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3年93个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验证了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论是:主体之间合作能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互动并不充分,大有潜力可以挖掘。最后,从树立合作观念、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加强组织学习能力和寻找文化相容性合作伙伴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增强中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