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一种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超越和取代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观念上具有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在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否定自然界内在价值,而生态文明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在技术观上,工业文明奉行征服型技术观,而生态文明则秉持和谐型技术观;在消费观上,工业文明坚持消费主义消费观,而生态文明则践履生态消费观;在发展观上,工业文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观,而生态文明则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在自然观上,工业文明崇尚机械论自然观,而生态文明则强调整体有机论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平 《当代经济》2010,(17):16-17
所谓生态文明,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狭义而言,是指其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某一方面,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认识,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人类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它将带来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发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环太湖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给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太湖蓝藻的爆发说明太湖流域必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努力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构建环太湖流域的生态文明既是环太湖地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发挥环太湖地区厚重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环太湖流域环保的一体化和有效防治太湖污染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呼唤"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工业文明的困境,确保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变化,要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为历史条件,在此过程中来探究人类生存方式在本质上所彰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发展态势。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文明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类原始"农业文明;"破坏与发展"式工业文明";重建式"生态文明。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所伴随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对于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认识以及推动了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性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书卿 《经济师》2008,(6):107-108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和确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主题,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涵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平等关、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等。在实践中,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意识,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  相似文献   

10.
资源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表现出时空尺度上的动态特性;同时,资源配置的内涵也随之得到拓展和深化。本文从资源内涵入手,分析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代资源竞争者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不同资源利用模式以及所产生的生态后果。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行政在本质上属于政治,行政明是政治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实现行政明,是当前我国政治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应从调整行政管理格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推进行政民主化和整治腐败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陈世海 《江南论坛》2008,(11):21-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而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必将推动我国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的诸多难题的破解,促进中华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明的哀思     
许多人在关注着战争的进展,许多人已在为战后的林林总总未雨绸缪。当我们的视野不再停留在战争本身,而是穿过时光隧道,用历史的广袤来探寻更深沉的脉动,那么我们会有深深的哀思。美英等国在海湾集结重兵对伊拉克“兴师问罪”,那屡遭浩动的两河流域文明在再次遭受苦难。可是,两河文明的瑰宝,它不仅属于伊拉克,更属于我们全世界。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伊拉克,人类居住和劳作的文明活动已经持续了5000年之久。流经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享誉世界的两河文明的摇篮,孕育了璀璨夺目的赫梯文明、亚述文明、摩苏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存在不断深化、不断升华、不断拓展认识的过程,可以用不同方法观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和任务得以协调、有序地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文明时代,所有的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它造成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深刻变化。但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面对所有的问题与新的机遇。需要探寻新工业文明之路,以追赶并实现文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转型与人类新文明的构建,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取向。这场新的文明互动,将以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本逻辑,彰显人的全面解放的生命逻辑为内涵,从整体上表现为一种新纪元精神与探索实践有机结合的人类文明新范式。在人类文明转型中,这种以"天、地、人"为共同体的大生命观统领的大科学观、大社会观与大人格观,必将推动人的大人格的逐步形成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和谐世界"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17.
Technological change is modeled as endogenous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affected by economic, behavioral,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Technological change is especial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relative input prices and their level, of which the price of labo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put prices are 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Such prices also impact on the firm's efficiency, which in turn affects growth rates as well as the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As relative factor prices or their level increase, firms are induced to innovate or adopt extant technology to remain competitive or to maintain current profit rates. High wage firms can be expected to engage in such induced technological change, leading the growth process thereby yielding lower unit costs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material welfare. Relatively low wage economies can be locked into a state of economic inefficiency and laggar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specially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8.
略论网络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网络文明建设,积极研制和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构建网络伦理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有序、安全、具有活力、没有污染的“绿色”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何光沪 《开放时代》2002,(4):127-135
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我们应当做的,不是因为飞速行驶的列车未朝向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而朝官吐唾沫,而是变旁观又悲观的乘客为积极又理性的乘务员,一起来矫正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 ,具备生态文明中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人类文明进程中 ,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生态文明与教育生产力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