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可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绿色程度、人地协同程度。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DPSIR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8年喀斯特山区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表明:(1)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综合承载指数极差达128.46%。(2)2005—2018年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驱动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总体皆为上升态势,压力指数、影响指数整体上表现出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协调,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压力指数、影响指数指标作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直接反应成为影响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状态的主要障碍因素。(3)影响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人口密度、常住总人口、人均绿地面积、碳排放总量、人均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区域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PSR模型框架,借鉴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思想,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跨省区的不同经济体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8—2014年间,武陵山片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生态状态指数和生态响应指数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却呈下降趋势,该时期内武陵山片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整体状况逐步好转。2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大部分市州生态安全等级仍处于第Ⅲ级,生态安全状况一般,生态环境仍面临巨大压力。3武陵山片区各市州的生态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各市州在制订具体应对政策措施时,既要借鉴片区内生态环境改善的有益经验,也要关注片区生态安全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德兴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长,资源消耗水平依然严重;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洛阳市2011—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以及通过stata计算发展趋势,探索洛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间2012年增长速度略有下降。生态效益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相较于前者,该系统波动较大,其中环境效益递减且波动较大。从整体系统来看,洛阳市社会经济效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与生态保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资源功能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为实证,运用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方法组合赋权构建耕地资源功能评价体系,量化分析2000—2012年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资源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承载和生态安全维护等4项功能演变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1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的耕地资源功能由以社会就业承载单一功能为主导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和粮食安全保障多功能协同发展演变,且2010年后耕地资源功能转型基本完成,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和粮食安全功能变化趋于稳定;2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资源的主导功能仍存在与其功能区定位相离趋势,耕地资源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并不突出,在耕地资源的4项功能中仅处于第3位,因此强化耕地资源的主导功能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资源功能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社会就业承载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区域分化增强,2012年社会就业承载功能变异系数高达0.92,而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贡献和生态安全维护的功能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保持在0.3左右。  相似文献   

7.
首先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以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其次,依据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利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桂西地区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动态差异分析,提出促进桂西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SDI(状态—胁迫—免疫)模型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及警情评判标准对榆林市2010—201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榆林市2017—2021年的生态安全演化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分析,拟合精度较高;(2)2010—2016年,榆林市整体生态安全警情指数不断上升,但是仍处于临界安全状态;(3)根据未来趋势预测结果,到2020年,榆林市生态安全"状态"子系统警情指数将有大幅提升,"胁迫"子系统生态安全警情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免疫"子系统呈波动趋势。由此表明,快速提升榆林市生态安全状况,首先要改善胁迫子系统的状况,其次是加强免疫子系统的免疫能力,据此提出了针对榆林市提升生态安全状况的四条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00—2012年资源与环境综合容量发展现状,构建了城市规模扩展的资源与环境容量AHP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资源—环境综合容量协调度模型,探讨城市规模扩展过程中资源综合容量与环境综合容量的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结论如下:1湖南省的资源综合容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化学能源和土地资源的增长是湖南省资源容量发展的主要形式;而金属资源和水电资源对于资源容量的发展影响相对较小。2环境综合容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强,但是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主要受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生态环境状态的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的提高会促进环境综合容量的提升。3资源综合总量与环境综合容量系统的协调度是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变化,总体上两者的协调度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与环境综合容量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Human cloning may be the most difficult moral dilemma posed by science since splitting of the atom. But recent stori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suggest the ethical debate is all but over. Now, along comes Dr. Seed.  相似文献   

12.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Self-scheduling began in the 1960s and many hospitals have been using it with success. Benefits include saving management time, improved morale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cost reduction on matters related to personnel turnover. For nursing units experiencing scheduling challenges, self-scheduling may be a 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贫困问题的制度性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闻君 《经济经纬》2004,(3):113-115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遭遇的难点 ,特别是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增长缓慢 ,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存在有制度性因素 ,城乡二元分割、现行的农村基层管理系统和缺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是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关键是深层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This note offers a perspective on whether tradeable permits are a passing fad or an enduring trend. It does so in noting how various types of tradeable permit systems relate to conventional environmental permits, what are the unique requirements of tradeable permit systems, and why they might be preferred to alternative instruments. A final observation concerns the analogy between tradeable permits for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private property in land. This note first appeared in the CESifo Forum, 4: 3 (Spring 2003), a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the 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Munich, Germany, as an invited article. Permission to republish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In forming the ideas expressed here, I am indebted to many years of discussion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with Paul Joskow, Juan-Pablo Montero, David Harrison, and Richard Schmalensee. All errors of fact and interpretation remain mine.  相似文献   

16.
Dos Santos and Postel-Vinay [J. Popul. Econ. 16 (2003) 161] argues that emigration helps promote the knowledge stock of the source country and is always beneficial. If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of the knowledge stock is taken into account, I find the Dos Santos and Postel-Vinay modified model provides a classical brain drain analysis. Emigration is good to the source country only when a sufficient number of emigrants return.  相似文献   

17.
This note fills a gap in the proof of recursive multiple-priors utility [L. Epstein, M. Schneider, Recursive multiple priors, J. Econ. Theory 113 (2003) 1-31].  相似文献   

18.
旅游农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还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作好规划、选址、及各项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mbiguous interplay of some human cognitive dispositions and competitive forces: (a) people have a want for a certain amount of novelty—potentially induced by competition-driven innovation—but emotionally resist an excessive degree of novel mental experiences; and (b) competition-driven change introduces challenges to agents that may result in fluid life states when skills and cognitive resources enable an individual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or in strained life states if this is not the case. As a result, some affective constraint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theory development and policy making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