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权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生态文明要素构成,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从生态本色文明和生态发展文明两个角度研究构建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生态文明五级评价标准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专家咨询法,结合区域现状,建立了适用于秦皇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可持续性、城市文明、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恢复与建设8个二级指标。对秦皇岛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6—2012年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经济和生态水平指数增幅减缓,社会水平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发展水平指数模型、系统协调度指数模型和绩效模型;并对昆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评价,为系统性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构建水源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四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实证评价分析目前水源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情况。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状况是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四市都面临着的最大难题是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难以兼容,其最大的生态补偿诉求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鉴于此,提出应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法律政策体系改革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需要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期性与持续性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调控人类活动、继续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和实施的依据。构建了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评估,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中,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共同的空间二重性特征。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区域之间利益共享与损失补偿、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多重矛盾,表现出环境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加强经济体制创新,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社会体制创新,积极培育生态环保组织,加强文化体制创新,形成重视生态环保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曾伟 《大陆桥视野》2016,(8):287-288
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等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