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控制碳排放,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或者相关规制建立碳排放标签制度,我国也即将开始实施。政府(或环保组织)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碳标签政策方面,需要解决碳排放标签标准如何设置的问题。考虑当企业面临对产品价格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均敏感的消费者时,分析企业在碳标签环境政策下的产销和减排决策,在企业与消费者纳什均衡的基础上,站在碳标签标准制定方的视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标准,定量给出了碳标签标准的设定。最后,单纯的碳标签政策虽然对于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有显著作用,但是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却存在不确定性,应把碳标准政策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碳排放约束机制持续深化推进的现实背景,论文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碳价、碳补贴、感知系数等参数,构建碳排放约束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供需双方的决策过程以及博弈系统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策略会根据不同条件发生动态变化,没有任何一方具有严格的优势策略,且博弈系统演化均衡点受到碳价、碳补贴和碳积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供给端的碳约束机制和消费端的碳激励机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另外,刺激绿色产品需求是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鲁力 《技术经济》2014,(3):108-112
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除政府配给外,企业还可通过减少产量、生产绿色产品和购买碳排放权来获得额外的碳排放权。比较了不考虑和考虑固定成本两种情形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与企业绿色产品生产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不存在固定成本时,随着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的提高,企业的最优产量逐渐减少,企业利润先降后增,企业由买入碳排放权转为卖出碳排放权;当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存在固定成本时,随着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的提高,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固定成本的取值范围扩大。结论表明,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在控制碳排放和促进绿色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约束下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考虑成本和碳排放,利用优化决策方法,构建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结合英国建筑用钢铁回收再制造示例,详细分析不同政策场景下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异同,重点分析了碳税、碳排放限额等碳排放约束政策对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政策能显著影响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但碳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对于推动企业选择低碳再制造技术的引导作用不明显。碳限额政策可以较好地引导企业选择低碳排放的制造/再制造技术,但需要设置合理的企业碳排放限额。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无碳税政策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为基准,分别建立碳税政策下企业生产决策模型和企业生产与减排投资联合决策模型,求解并比较以上三个模型中企业的最优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研究发现,碳税政策下:(1)若企业没有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产量、碳排放量和利润相比无碳税的情形都会降低;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大于这一阈值时,企业退出市场;(2)若企业进行减排投资,当产品的初始单位碳排放量小于某一阈值时,不仅产量可达到无碳税的情形,而且实现零排放,此外也可使其延迟退出市场。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和分析相关的命题和推论,并针对企业的生产与减排决策和政府制定碳税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间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现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方式下总量控制和拍卖比例对低碳消费偏好下不同类型企业的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免费分配方式下,降低碳排放配额总量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而重型碳排放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反而下降;在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下,降低碳排放配额总量缩减了所有类型控排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在免费分配与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下,提高拍卖比例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但会极大降低重型碳排放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而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只对轻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无论何种分配方式下,严控重型碳排放行业内企业数量、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系数和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均有助于促进企业减排和提升配额使用效率。本文既丰富了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和碳减排方面的研究,也为政府完善相应的分配机制和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春景 《新经济》2014,(20):35-36
碳标签制度目前已经在19个国家和地区中使用,影响越来越大。碳标签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出口企业遇到了来自于国外消费者、国外采购商、进口国法规的多重影响。对此,中国的出口企业要推动中国政府实行碳标签制度,采用ISO 14067的标准计算出口商品的碳足迹,并通过碳标签的实行促进出口企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出口贸易国。但与香港、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尚未出台成熟的碳标签制度,且出口食品的低碳生产标准较低。文章从碳标签的基本内涵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食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结合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国内碳标签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食品工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正在逐步提升和优化,但碳标签制度对中国食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不容忽视。据此,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进中国食品出口贸易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碳减排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积极推动经济低碳转型,采取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其碳信息披露有利于碳减排政策的落实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选取典型高碳行业(火电、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9—2021年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各个企业差异较大。对此,政府层面要建立碳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及运用财税政策,企业层面要主动构建碳排放管理系统及完善碳排放绩效考核机制,社会层面要培养消费者低碳理念,从而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