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城市规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城市间距离、城市规模、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的规模可由规模大于它且距离它最近的城市的规模以及两城市间的距离解释,两者都对此城市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城市间距离的影响更大。然而,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的位序差异对城市间距离差异没有明显的解释作用,即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与城镇位序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定量关系。此外,为进一步发现环湖城市体系内城市的创新扩散是否影响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体系,引入创新扩散因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创新扩散的特征以及创新扩散与城市规模、城市位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各城市的创新流强度等级与各城市规模等级基本对应,其创新扩散主要呈现出由大城市扩散到次级规模城市再扩散到小城市的等级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技术经济》2015,(11):117-126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秋芳 《经济师》2024,(2):156-157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是当前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人口是消费的基础。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升级既有挑战也存在机遇。山东省威海市人口总量较少,自然增长率连年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少儿抚养比上升,这些变动不利于消费增长,但城镇人口比重、人口素质提升则有利于消费结构改善。因此,应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制定消费政策,引导不同人群的消费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6.
工业规模结构是指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我国正处于工业规模结构变动较大时期,通过对工业规模结构特征的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分别测算了大型、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以及工业规模结构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工业规模结构变动的环境影响趋势进行了判断。结论显示:对环境污染影响最大的是中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小;当大型企业比重上升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下降,而大型企业比重下降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就上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代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安兰.阿沃班克等(AlanJ.Auerbachetal,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民储蓄率与总和生育率成反比,与少儿抚养比成反比,与老年抚养比成正比,与城镇化率成反比。但是总和生育率和城镇化率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大,总和生育率调整到0.6或者3.1时,国民储蓄率的变动幅度也才2个百分点;即使2050年时完全城镇化,储蓄率只下降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一、福建家庭户规模的特点及成因 (一)家庭规模持续减少 1978年人大通过的新宪法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来,福建省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和家庭规模持续减少。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我国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率、家庭户规模等人口因素对CO2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四项环境污染指标产生的影响效应,建模过程中还考虑了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环境污染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环境污染各项指标的主要人口因素,而城市化率对环境污染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眼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结构的转变与当地资源、环境协同效应的关系,分别从人口再生产模式、开放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转变的不平衡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程度制约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要想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变及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马远 《技术经济》2016,(4):85-90
基于2004—2012年中国新疆15个地州市的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实证分析新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4—2012年新疆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除极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在1.0以上,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北疆地区的提升最为明显;技术进步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的相对不足影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效率下降;城镇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技术水平三者对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城镇化的作用最强,技术水平次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弱;城镇化导致水资源利用规模增大、效率提高,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对用水的影响以减量效应为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考察了教育在家庭创业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教育本身确实对家庭创业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但是这种激励作用会随着个体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现边际递减倾向;(2)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创业越倾向于机会型创业;教育程度越低,家庭创业越倾向于生存型创业;(3)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IPAT”等式的城市生活污水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呈快速增长。1999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依据1985~2009年时序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通过分析城市化、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化和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强度效应明显,城市化与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在滞后1期与城市生活污水存在单项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滞后5期呈现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8年陕西和四川两省686家农户的调研数据,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使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比较了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与非试点县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提升不仅能够促进其创业,而且能对地理邻近农户的创业行为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内农户数字素养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非试点县这一效应并不明显。据此,应大力开展数字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户数字素养水平,以合理引导农户的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广东省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并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广东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文章还从国民收入分配、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这三个方面探究了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指数分解的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因素分解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造成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居民能源消费支出占总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的增加。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减少,是抑制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力量。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生活用能消费及碳排放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生命周期投资消费模型中首次考虑了投资者二套房投资。利用动态规划原理,在特殊的两期情况下进一步假设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具有层次性,给出投资者首次购房决策的一种简便方法。另外,还对近年来住宅市场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金融合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运用衡量金融合作程度的主要方法——消费风险分担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1999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对其成因进行解析,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我国30个省份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口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家庭小型化是加大我国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人口因素;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的排放,而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收入水平、研发强度、工业结构和贸易开放也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其他重要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而言,它们对其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及宏观调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整理论,利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角度,通过构建四变量VAR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及宏观调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正向效应,但影响不明显;宏观调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其中政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而利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最后,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