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9)
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国内生态移民的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众多学者从生产、生活及文化适应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移民适应性的措施。但牧区生态移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还需要加强对牧区生态移民的跟踪研究、比较研究和拓展研究。对现有牧民适应性的研究进行比较总结,既能较好了解不同地区移民的适应情况,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收缩转移战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恢复草原植被而转移出来的牧民能否顺利生产、生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文在综合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并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收缩转移战略为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实施草原牧区生态移民政策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移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坎儿井生态文化、塔里木生态文化、草原生态文化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及其对生态移民效益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移民与传统生态文化保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牧区工作做出重要决策和部署,并加大了支持力度。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牧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等问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建立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实现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揭示牧区经济滞后根源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了保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特征.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风险来源分析框架并结合生态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类型分析框架,通过生态移民风险识别考察不同生计模式生态移民生计风险类型及特征.研究发现,生态移民更为关注的是同质风险——食品价格,迁移到城镇与饲料地两种类型生态移民在干旱、冷冻、沙尘暴、牲畜死亡、牲畜丢失、农业生产投入增加6种风险冲击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易地搬迁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作为首批易地搬迁扶贫试点省份,2001年以来已对38.27万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搬迁.本文分析了贵州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及构成,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江苏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和未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分析江苏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制约因素,创建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江苏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即江苏可持续发展创新理论框架和行动计划。江苏新型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框架进一步落实到江苏生态省与生态城市群发展战略、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中观微观层面,在“生态江苏”的基础上,首次研究提出“可持续江苏”、“循环江苏”、“人居江苏”和“富裕江苏”等新理念和具体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草原退化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移民,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现象。文章以迈克尔(Michael M.Cernea)的贫困风险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因素对牧区生态移民可能面临的贫困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草原牧区生态移民贫困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物配置新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作物分类法的局限性,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性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作物分类法,以作物生产过程所表现的主体功能为依据将作物分成三大类型即社会型、经济型和生态型,并对每一类型作物的基本特性和增产增效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中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同时并未囿于这一基本矛盾,分析视角由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生态性扩展到消费的非生态性,以制度维度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及其自身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同时,生态马克思主义还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自然、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的融合性问题,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全面考察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能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本文肯定了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全科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5):47-49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模型,以山东半岛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山东半岛区域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分析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至2008年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赤字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减小山东半岛区域发展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静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0,(12):30-32
本文提出了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并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化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新疆能源消费、总人口与经济总值的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能源消费构成变化,能源消耗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能源加工业、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疆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文章认为可用“绿色”税收手段,解决这一问题: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开征新的环境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并实施差别税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及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支出政策。 相似文献
19.
历经50多年大开发,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到三江平原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文章先对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然后分析了农业开发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对三江平原湿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南四湖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调查、资源的配置结构、湖区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南四湖流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