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学刊》2017,(1):125-125
2016年是《旅游学刊》创刊30年,为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探讨未来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学术期刊发展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期刊发展的现状和机遇,更好地服务旅游学者和旅游业发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于2016年12月3—4日在北京举办了“旅游研究一路同行--《旅游学刊》创刊30年纪念研讨会暨第二届青年学者沙龙”活动。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和全国旅游院校关心关爱学刊发展的领导、发文最多的机构和作者、高被引论文作者、优秀审稿人、历届编辑等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对国内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评述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文和中文文献的检索和分析,以几个重要的主题作为阐述的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本土学者、外国学者以及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并对旅游研究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个分析,使国内同行得以一窥中国旅游问题在世界旅游论坛上被关注的程度,以及了解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的差别。本文提供的大量英文文献,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线索。  相似文献   

3.
王宁 《旅游学刊》2014,29(11):5-6
正本真性是一个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西方旅游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成为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这个研究话题也被介绍到中国,却在中国学者中引起了迥异的反应。一部分学者顺应学术研究国际化的趋势,接过这个话题,并用中国的经验事实来检验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质疑这个话题对中国的适用性。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游客并不关心本真性。因此,去研究中国旅游中的本真性,等于去研究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中国游客是否真的不关心本真性?不论说"是",还是说"否",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证据。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本文呈现了笔者对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看法,文中所采用的"中国旅游研究"概念是广义的概念。"中国旅游研究"这个术语既可以解释为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所做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任何国家的学者所做的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根据写作意图,本文主要采用前一种解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2009年第1期如约与大家见面了。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日益临近,国内学者关于大型节事与旅游的讨论更加深入、全面,从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大型节事与旅游栏目和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综述中都有很好的反映,由关注节事本身到关注节事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节事教育,表明国内节事与旅游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回顾与展望中国旅游规划30年,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共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呈现了笔者对中国旅游研究发展的看法,文中所采用的“中国旅游研究”概念是广义的概念。“中国旅游研究”这个术语既可以解释为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所做的研究,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任何国家的学者所做的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根据写作意图,本文主要采用前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国旅游研究的阶段演变现代意义的中国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陈传康、申葆嘉、吴楚材等为代表①的老一辈学者分别从地理学、经济学、林学等学科领域开启了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森林旅游学的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旅游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阶段。这个阶段,老一辈学者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旅游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对境外体育旅游研究进行整理,围绕体育旅游的定义、分类、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展开梳理与分析,并提出对未来体育旅游研究的展望。研究表明:(1)在体育旅游定义相关研究中,境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并未统一。体育旅游的“属概念”和“种差概念”存在分歧,是造成其定义差异的主要原因;(2)在体育旅游分类相关研究中,境外学者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得出不同结果,目前学者主要以活动类型、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目的和意愿为分类标准,仍存在较大局限性;(3)在体育旅游研究热门领域可以分为体育、赛事、发展进程、空间、影响、利益相关者六大维度,新兴领域主要为“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体育旅游研究中,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开展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体育旅游的研究领域,学习和借鉴境外体育旅游发展研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1988年底,本刊创刊三周年之际,编辑部在北京回龙观饭店召开了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从事旅游研究、旅游教学、旅游编辑、旅游事业管理和旅游实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50余人与会参加了研讨。现将主要发言选摘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旅游需求预测对比研究:理论基础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需求预测在国家旅游发展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和决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西方学者对于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需求模型与实证分析.我国旅游需求预测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引介与探讨.本文基于对中西方研究差距与差异的对比分析,讨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难点、全球及中国旅游需求预测的各种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及旅游需求预测研究的未来指向.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文化——文化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为旅游文化内涵的明确化、具体化做抛砖引玉的前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uses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pioneering scholars and seminal works which have influenced recent papers in leading journals. The analysis extends beyond rankings of scholars by using co-citation networks to visual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and works and to uncover the disciplinary contributions which have supported the emergence of tourism as a field of academic study. The networks of scholars and works illuminate invisible colleges, tribes and territories in tourism research and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social sciences have been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related citations are increasing.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discourse about the epistemology of tourism research by using bibliometric techniques to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tourism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2001~2012年间中国两岸四地作者旅游类国际期刊论文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1)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总量呈增长趋势,且大陆的增幅尤为明显;(2)中国大陆作者独立发表的论文数量、大陆学术机构的贡献度及论文被引频次较低;(3)通过对不同时期两岸四地论文的关键词分析提取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现,中国作者的旅游研究总体从宏观转向微观,由预测、规划转向动机、满意度研究,其中,大陆和港澳台的研究各偏重于不同的方向。文章还从《旅游学刊》文章被国际期刊论文引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陆学者正在以学术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的方式合作发表论文并引用中文旅游学术期刊文章,从而使之产生一定国际影响力。通过对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分析,研究近10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旅游学术共同体尤其是大陆学者提升其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唤麟 《旅游学刊》2014,29(10):116-128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成果陆续出现,目前尚无有关研究的全面综述。该文分别对早期中国古代旅游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地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现状做了概要梳理,并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认为1997年以后中国古代旅游研究有所发展,现有成果的研究重点分别为中国古代以及明清、唐宋旅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旅游史、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学。基于以上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旅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视域、理论、方法以及实用性评价标准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亚太旅游协会第八届年会于2002年7月10日至13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召开。本文就会议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进行了综述。众中可以窥视近年来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大会主题发言、重要的分组发言、针对中国大陆旅游发展问题的一些观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概述,并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值得国内同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基本属性及其对旅游社会关系和旅游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关于旅游的AIEST定义以及学者和政府旅游主管机构对该定义的理解入手,分析了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旅游社会关系的特点以及旅游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旅游的基本属性体现为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具有非实体性、旅游因运动而存在、旅游是一种多元系统网络结构.这些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即对旅游立法调整范围的影响、对旅游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确定的影响、对旅游法权利义务实现效果认定的影响和对旅游法律责任承担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Attitude Scale (SUS-TAS) has been used as a tool to gauge the sentiment of local residents towar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scale has been validated in cross-cultural settings by several scholars. In a like manner, in order to validate this scal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Cape Verde islands (off the coast of Africa) and the results showed (1) a parsimonious version of the 21-item SUS-TAS that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of data collection without compromising its robustness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2) a validated second-order factor model, confirming that the seven factors of SUS-TAS can be loaded in two broader dimensions named “perceived tourism impacts” and “expected tourism sustainability”, (3) a SUS-TAS second-order factor model with validity in predicting residents’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4) that SUS-TAS can be interpreted by seven individual factors and/or as a global factor as indicated by the hierarchical measurement model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future refinement and applications are also offered.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