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是成了家的男人,在一家公司做业务经理,最近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我们公司的文员,她比我小10岁。我知道不现实,我也爱我的妻子,但是我现在感觉陷入比较深。我很烦恼,可是这些事情没有办法向别人诉说……"  相似文献   

2.
初识杨星雨,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很谈得来。当得知是同一年出生的,并且我们一个白羊座,一个狮子座,天生非常合得来的两个星座后,两个人就有很多的话。我很难想象一个获得过2005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平面类金奖的人竟然没有再做创意,总觉得很遗憾,她却很随意地说,能做喜欢的广告就行,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创意,她所接触的是全方位的广告。80代的广告人,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相似文献   

3.
初识杨星雨,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很谈得来当得知是同一年出生的,并且我们一个白羊座,一个狮子座,天生非常合得来的两个星座后,两个人就有很多的话我很难想象一个获得过2005中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平面类金奖的人竟然没有再做创意,总觉得很遗憾,她却很随意地说,能做喜欢的广告就行,而且并没有完全放弃创意,她所接触的是全方位的广告。80代的广告人,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喜欢  相似文献   

4.
陈周彭让我叫她彭彭,很可爱和爽快的一个女子,从毕业就在叶茂中策划工作,一做就是三年,当我和她戏言广告界三年没有动过的人是凤毛麟角时,她会很得意地笑,说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叶总的人格魅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广告界真的非常需要可以在自己的职位上扎实工作的年轻人,就像彭彭这样。  相似文献   

5.
贺欣浩 《中国广告》2005,(2):104-105
初次认识Yvonne是在上海BBDO的OFFICE,Raymond告诉我,他们的新OEO上任了,便替我引见。Yvonne是一个香港人,第一眼看上去给人一种很精干的感觉。与她谈话中发现,她逻辑非常清晰,语速很快,感到有一股不断向上冲的激情,不过Yvonne非常随和,与她的聊天很愉快,问到是否可以做一专访时,她很大方地答应了,也就有了下面这段访谈。  相似文献   

6.
永远是自己     
李阳 《大经贸》2005,(5):27-27
有人说:“你很像韩红”,她笑着回答“韩红很像我吧?”这就是刘艳红,她永远是她自己。韩红在舞台上发热,她在生活中发光。我是第一大学毕业,刘艳红做过很多事情,并在一个小学里做到了教学部主任的职位, 她是个要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努力,她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生来信说,她最近很不快乐,心中常常有一种微妙的难过。她说她喜欢京剧,可是从没有仔细去研究过;她觉得自己喜欢看书,可上高中之后就几乎没看完过一本书;她说很想一个人骑自行车去附近的镇上看看,可总未成行……"我觉得它们触手可及,可又离我很远很远。"学生在信里这么说。我看了后,长久地沉默着,沉默着。我觉得这些话说到了我心里,我也是这样一种感受和体验。我觉得自己总是在忙碌,自己喜欢做的事和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是最重要的事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置了。  相似文献   

8.
没有办法直接见面,总觉得是件遗憾的事情,我感觉俞艺芳是个热情并且冷静的女子,热情地喜欢着广告,觉得广告界80代是一代新的广告人,但是也很清楚地认可80代身上的一些问题,也很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和自己的未来。她一直在梦想中的奥美努力地工作着,才两年的时间就成为AM,我觉得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一直奋斗努力的人是非常令人羡慕和佩服的。  相似文献   

9.
黄文静 《浙商》2009,(5):I0018-I0019
1 上海古猿人石材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楼益 “我平时都会化点淡妆,而且我很喜欢穿裙子。黑色是我的不二之选,但是骨子里我很喜欢五颜六色的服饰。” 服饰点评:上衣三件套的混搭感觉很有日韩街头风,显然是很随意的。这种场合,她更加喜欢自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陈翼良坐到了惠普(中国)公司总裁的座位上。有谁能知,19年前,刚刚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的陈翼良,是被惠普文化深深吸引,才毅然抛弃家族企业.投身到惠普怀抱中的。19年来,陈翼良在惠普做过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做过财务.做过销售.做过市场。那么,惠普文化的魅力在哪儿呢?从陈翼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惠普文化的缩影。 惠普很特别 陈翼良在第一次接触惠普时.感到惠普很特别.“面试我的经理非常和善,不像银行或其它大公司的人那样爱摆架子。我感觉未来与这些人会很容易相处,当时我还感到惠普很会尊重人。也…  相似文献   

11.
<正>认同理念融入欧美雅洁果蔬美容大家庭2005年3月的一天,一位刚从南方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南方很多城市流行起一种果蔬美容,她自己也经常去这些店里面做美容,感觉跟别的美容院真的很不一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认识的提高,绿色美容、健康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这将成为美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虽然我从前也曾想过开家美容院,但看到大街上相邻而居的一家家美容院,生意也不是非常好,也就放弃这个念头了。期间,我也去过一些美容院考察,感觉服务项目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不少美容院都都在打价格牌来竞争,但品牌和优势都没有打动我。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1):64-67
陈太太一直是个很的魄力的现代女性,虽然从2001年以来,她自己的事业中断了,但是她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为自己和家人规划未来的路。手中有不少资产的她一直渴望能把钱投到有潜力的行业中,再次找到做老板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从甲壳虫到沃尔沃 "从来没碰到过一个人像柯蓝那样活得这么自我."这是柯蓝的朋友们对她的评价.的确,大学未毕业她就加盟香港卫星电视音乐台做主持人,可谓是那个年代的潮流先锋,而30岁她毅然辞去凤凰卫视当家花旦的工作投身影视圈.虽然未能大红大紫,但她并不在乎,"我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我觉得自己活得够潇洒自在,想得到的都有了,就足够了,所谓的名和利都不重要". 选车亦是如此,喜欢就值得拥有.2006年,柯蓝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黑色的甲壳虫."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喜欢The Beatles,喜欢Paul Mccartney(披头士成员),而且甲壳虫车型经典又好看."柯蓝表示开了几年感觉还不错,就是方向盘偏沉,不过仍是至今最爱的车型. 在柯蓝看来,汽车就是她的"腿",除了漂亮,安全也很重要,所以现在她开的是沃尔沃,"这个品牌的安全性能众所周知很出众,而且源自北欧的设计风格也很漂亮".  相似文献   

14.
智颖  李玥 《中国广告》2022,(1):18-20
<正>"我觉得做美妆好难,但是又非常好玩。"这是蒋美兰在和我们聊天时,多次的表白。她有时候会"委屈"地说,自己每次出去演讲,面对那些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创业者,都感觉还是不要上台讲了。但是她在和我们交流时,那种不认输的劲头、满满的好奇心,以及飞快的语速,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活力和智慧。就像她办公桌上一个外包装写有大大的"0"的粉底液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她入职的那一天。由于领导事前打过招呼,所以尽管是初次见面,我便猜到她是我的新同事。在她到来之前,公司除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之外,其他都是职场上的“老人”。从她一进门,我便留意她的外貌举止:皮肤白皙,齐肩的长发,脸圆圆的脸,不算太高的个儿,挺斯文,又很阳光。但由于刚从学校毕业,感觉还有点怕生。没过多久,负责人事的同事回来了,简单地办了入职手续,便安排她先去做入职体检,次日再来正式上班,还没来得及正式向大家介绍便让她走了。若干年后,我问她当时对我的印象,她说,那时候只顾着办入职手续而没留意。总之,我给她的印象就是:一高个儿男生。  相似文献   

16.
张珍 《商业时代》2005,(25):49-49
她一头长长的披肩发.斜斜的刘海.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一副很淑女的样子。外表看起来很温柔.其实是个内心很坚强的女孩。她,每天都紧锁着眉头.仿佛有做不完的事。她已在中国石油加油站工作三年了.一个默默为企业奉献青春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小芳,是荆门分公司杨家桥加油站的核算员。我也曾经做过核算员,和她一样。虽然是同样的工作岗位,但小芳却要比其他核算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做过很多次的广告奖、营销奖的评委,纵观获奖的优秀案例,可以说都有几个共同特性。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做过很多次的广告奖、营销奖的评委,点评过很多营销案例,尤其是近几年,每次评选都要看至少数百个案例,这些案例常常体现了一段时间的营销趋势,但是纵观获奖的优秀案  相似文献   

18.
郝鸿峰 《创业家》2013,(9):49-50
尊敬的孙总及牛文文社长:我非常同意二位的看法。是生意就是要赚钱的,这一点,我从十几年前跟亲戚借5万块钱卖啤酒的时候起,就很明白了。在山西的那些年,我做酒类批发,已经小有所成。2010年到北京做了电商,我发现在花钱这件事上,自己很老土。电商里的同行,我感觉他们要么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管,要么干脆就是精通网络工具的技术员,好像都没怎么做过生意。我赚1个亿花了好些年,他们出一个方案就有几亿可以花。  相似文献   

19.
在午饭时间和王艾莉见了面,很爽快的一个人,虽然才毕业两年,却有着丰富的4A工作经历,并且年纪轻轻就成为SAE,让我觉得她应该是个"拼命三郎",但是我们很开心地聊着旅游、金定海老师、智威汤逊和奥美的乒乓球比赛,同时她回答我说:"我们并不是很忙的。"我想这是一个强烈爱着广告的人。  相似文献   

20.
肖虹 《中国广告》2004,(7):26-27
做过日化、电信行业相比之下地产广告让我感觉难度够大,够累,够残酷。的确跟其他品类相比,地产广告要求见效的速度很快,这是残酷的一面,这种快速令发展商对广告公司是加鞭再加鞭。你要赢市场,就必须面对这样的状态。不少广告人总希望尽量不要碰地产,因为经历起来很恐怖。但是你有本事真能行的话,你也会很有成就感,比广告拿奖更过瘾,来得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