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从“让孩子上学”到“让孩子上好学”,农村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其中“关键一招”,就是改善广大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苏豫 《魅力中国》2009,(3):113-113
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孩子学习钢琴,也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要让孩子们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中开发大脑,启动大脑机制充分发挥音乐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如苏格拉底说道:“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够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并且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德明  王晶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3):I0012-I0012
“教育如春,是一种影响的力量。春,不制造草木,她给草木以蓬勃的活力。教育也应如此,要为孩子的发展、变化和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来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主动发展。”河东二十幼园长李惠虹将学前教育比喻为“春天”,这一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4.
高振千 《中国西部》2012,(27):112-113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更有利的位置,最近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一道道考试、升学和择校的关隘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教育焦虑症”,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并逐渐蔓延开来,进入普通众多家庭中,正在使人间最美丽的天伦之爱变味,焦虑的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了。考试、择校前后的家长,有为孩子成绩彻夜难眠的,有为孩子分数担惊受怕的,有为孩子升学四处奔波的,有为孩子上学懊恼伤心的,有为孩子名次坐立不安的……凡此种种,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心中的“痛”。对教育的过高期望,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对教育的过分要求,使不少家长再也走不出教育,孩子的教育被作为生活、家庭、人生的唯一“赌注”,这样的家长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不患“教育焦虑症”才怪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使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孩子能实现自己美丽的愿望,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积劳成疾”,也把孩子累病了拖垮了。教育焦虑症是长期的教育压力导致的心理状态,是恨铁不成钢引发的愤怒,当某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过激心理出现,甚至行为失控,还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向儿童学习     
王开岭 《东宇经纬》2000,(11):40-41
每个人的身世中,都有一段能够称得上“伟大”的时光,那就是他的童年。泰戈尔有言:“诗人把他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人类。”或许亦可以说:孩子把他最美好的孩提岁月.献给了成入世界!童年的伟大即在于:那是一个怎么做梦怎么遐想都不过分的时段,那是一个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郑国富 《魅力中国》2010,(31):302-302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向以注重提升质量和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调整阶段。在此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向企业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要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首先要依赖于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关于领导力有很多误解,有人说领导力的核心是职位;有人说领导力的核心是品质;还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魅力,就是影响力,就是带领团队去实现目标……这些都是错的,领导力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提倡“和谐办园”,您能解释一下这一理念吗? 赵志英:教师与孩子都是幼儿园的“本”。“让每个孩子快乐,让每位教师自信”是我们追求的办园宗旨。和谐的园所环境是幼儿园发展和孩子、教师成长的首要条件。校园和谐是一种文化、一种核心,“真诚”是维系所有关系的润滑剂。作为园长,在创建和谐校园时,应注重倾听、注重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力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依托“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全市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均衡的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马桂霞 《发展》2006,(5):79-7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讨厌个别差学生,但当和学生贴近后,有了心灵的沟通,情感也就随之改变了。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是未找到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12.
吴玲玲 《魅力中国》2013,(16):210-210
课改的核心在于改变旧的教学意识,把教师的主动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的根本在于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基于此,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只设计三个环节:“通过预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及“想挑战吗?”。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对教育的思想、理论、方法的精心探索。其教育恩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而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充分、清晰地认识并借鉴孔子“仁”的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不仅可以促进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内,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相关主体互动的体系与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主体,政府及社会相关方面的创新是支撑。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创新主体的不断探索、改善系统的功能,激发创新的活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地区经济的扩展力。因而,一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强弱。鄂尔多斯市“八五”、“九五”期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区域创新。进入新世纪,为保持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委、政府提出的二次创业目标,走进发达地区行列,根本动力仍在于走区域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经济发展正处于宏观调控背景下短周期经济增长转折点和发展阶段转换中经济转型分叉点的“双碰头”,其转型的核心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6.
黄鉴古 《中国西部》2013,(27):118-120
9月开学季,大多数孩子已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然而却有一部分孩子则选择由父母授课“宅”家上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中显示,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里学习,孩子的年龄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它的产生源于家长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从早期单一家长教学发展为现在的教育联盟,“在家上学”正在逐步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一批由父母授课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证明了在家学习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厉害”的领导者其实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而在于他能够通过属下,帮他规划下一步的棋局,看到下一步的发展。而领导者要做的惟有对向心力的维护与激励,让自己做一个有效的“甩手掌柜”。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构建和谐大学校园需要把握重点、抓住根本。构建的关键在于治校,根本在于育人。治校就是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育人就是要环境育人、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9.
曙光 《民营视界》2005,(2):31-32
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每天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民营企业,也不断地有民营企业销声匿迹。有专家指出,民营企业“美人迟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注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于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坚强核心,全面落实“二十字目标”.努力形成生产发展和政权巩固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形成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