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劳务经济形成和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 《农村经济》2003,(4):27-2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伴随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转移 ,四川劳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2 0 0 1年出川务工人数达 5 60万人 ,从省外通过邮局和银行汇回的劳务收入达 2 35亿元 ;全省转移输出总人数 12 60万人 ,劳务收入达到 4 0 0亿元 ,超过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九五”期间四川从省外获取的劳务收入累计达至 10 0 0亿元以上 ,劳务收入成为一种显著的规模化财源。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极。一、四川劳务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四川劳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大致可分为“起步、加速、停…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四川乃至全国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当前,在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既面临着保护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利用不充分和效益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同时又面临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出发,在分析总结四川民族地区地质遗迹分布概况、保护与利用现状等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推进理念与技术创新、研发特色生态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雄 《农村经济》2006,(10):78-81
四川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综合分析四川信息化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后,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四大对策:一是统筹规划和设计,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三是建立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四是提高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四川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秦巴山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滞后的交通条件和严重的贫困程度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因素出发,研究适宜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的TR-SE模式,并依靠ARCGIS平台应用该模式对平昌县玉鹿村农村聚落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布局后居民点总占地面积可减小62.02%。如果将节余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或退建还林,可增加9.20%的农田面积和1.02%的林地面积,从理论上可以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社会生产力,降低今后产业发展的难度,为该区域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四川乡镇企业 98%都属于私营、个体性质 ,主要靠家庭积蓄或朋友集资组建起来 ,规模普遍偏小 ,加上经营管理及体制方面的原因 ,如资信低、经济外向联系少、吸引外资能力弱 ,融资渠道相当狭窄。本文在对四川乡镇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困境及其原因做具体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解决四川乡镇企业实现便利融资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增加四川农民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农民收入变动轨迹及差距1 变动特点 :( 1 )总体水平不断提高。1 979年— 1 998年的 2 0年里 ,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1 2 7元增至 1 790元 ,增加了 1 3倍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1 4 1 % ,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年均增长 8 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 ,增加最多的时期。 ( 2 )增长呈现阶段性。1 979— 1 984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 7 7% ,扣除物价因素 ,年均实际增长 1 2 5%。 1 985— 1 988年的平稳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 1 9% ,扣除物价因素 ,年均实际增长 6 0 %。 1 989— 1 993年的波动增…  相似文献   

8.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并蕴藏丰富的药材资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该区生物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潜力;提出了在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组织协调领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四川武引灌区为案例,实证检验农业水价现实运行情况与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契合程度,探讨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基本方向。[方法]文章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分析农业水价影响因素,建构“成本导向、支付可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测定农业水价的弹性区间。[结果]市场作用下,供给维度要以供水工程成本为基准,需求维度在用水户承载力支付能力区间较为合理;由于农业用水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业供水的垄断性,政府应为农业用水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农业水价构成应以平均运行可变成本为最低参考标准,也可实行全成本农业水价,以此符合“成本导向”。“支付可行”表现为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支付意愿,农业水价既要考虑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情况,判断用水户实际支付能力,又要研究其心理支付意愿,分析现实情况和心理参照点的差别情况。[结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学理建构与现实运行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优化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即优化“成本导向”形成机制,科学建立灌区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农业用水价格制定准则,确立农业用水计收方式。优化“支付可行”形成机制,积极促进用水户增收,提高水价实际支付能力,强化宣传提高用水户心里支付意愿及加...  相似文献   

10.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同中国的大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数字鸿沟突出,并呈现出日益拉大的趋势。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该地区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手段,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现状,依托重点城镇逐步向山区延伸,达到片区全覆盖;以"互联网+"着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循环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楚瑞 《南方农村》2013,29(5):19-22
社区闲暇教育与公共意识培养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区闲暇教育借助活动日,提供闲暇教育服务;联合社区资源,推动闲暇教育发展;深入社区家庭,拓宽闲暇教育平台;自主与志愿相结合,推广闲暇教育等表现形式,阐述了社区闲暇教育与公共意识培养的意义,揭示社区闲暇教育与公共意识培养定点化、体制化、人性化、职能化、认证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名山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名山旅游资源个性特征挖掘与"景区名片"打造,是增加名山旅游地的识别度、稳定客源市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旅游者动机和旅游决策因子变化,在挖掘名山旅游资源个性特征,提炼名山旅游资源核心特征、关注区域知名因素、地方特色、市场变化基础上建立名山旅游区景区名片,是打造合理名山旅游地名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浙南贫困山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本区开发应走“倾斜式”的非均衡发展道路,并根据模式导向确定了本区应重点开发的6大支柱产业及其基本布局设想,以及区域开发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至2007年春季,利用鸟类环志方法对洪河自然保护区春季林栖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8目20科90种4082只,为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记录鸟类种数的42.07%。雀形目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共78种4029只,占鸟类种数的86.67%,鸟类数量的98.70%。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方法对洪河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为3.4015,均匀性指数为0.7559。从年份看,2005年春季鸟类多样指数值为最高,2003年最低;各年度多样性指数为2005(3.2513)2004(3.2506)2007(3.1506)2006(2.9281)2003(2.6718)。均匀性指数则2007年最高,2003年最低;各年度均匀性指数为2007(0.8139)2004(0.8006)2005(0.7787)2006(0.7307)2003(0.7307)。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陕西南部地区山区自然灾害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山区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加快生态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措施、防治灾害;加强城镇建设规划与管理;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秦巴山区是我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国内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居住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提出了26个单项指标,在区县层面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四川秦巴山区人居环境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居住建设和社会经济因素得分较低,生态环境因素得分较高。评价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后续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其规模已成为生存竞争与效益贡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乡镇企业的规模与效益呈正相关,而且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建立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集团、开辟不同层次的乡镇企业开发区,是提高乡镇企业规模效益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与工业化关系最密切的4项指标,并界定了其工业化完成时的实现值;经定量分析,认定我国在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但省城之间差异悬殊,多数省城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也有一些省城处于初级阶段或高级阶段,北京、上海更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以来,"低碳经济"一词已经变得妇孺皆知,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提上了日程,低碳创新系统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建立和完善中。低碳,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一步步的渗透。然而,由于资金的掣肘,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乏,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低碳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低碳系统的内容与概念,并加以辩证的思考,得出了构建低碳系统是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必要选择,并针对我国在低碳系统构建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一些构建低碳创新系统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杨玲 《中国土地》2005,(2):35-37
耕地资源生态利用的核心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其实质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以保障生态效益为前提,保护土地资源,防止环境恶化;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