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试图从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揭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原因,并基于整合旅游资源、构建交通网络、加大政府投入及加强市域合作的角度提出协调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选取GDP、人均GDP、城镇化率等14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全市40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3种类型,分析了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21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各城市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好于山区、东翼和西翼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广东省各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根据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可以将广东省21个城市分为6类,分别体现了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等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典型的"两欠"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西部省区相比也处于劣势,与此同时,省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突出,因此,探讨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各地区内旅游资源禀赋、地域之间的空间差异以及未来演化趋势,将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旅游经济所处的空间层次及未来定位。[方法]以甘肃省河西走廊5市为样本,运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3—2017年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在时空上的总体和地区间的差异,运用R/S分析法,探讨了未来河西走廊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演化趋势。[结果]2013年以来,河西走廊旅游经济总体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相对差异呈现出逐年缩小态势,旅游地理集中度趋于两级分化,市场集中度处于低位分散状态,旅游业自身的内部增长动力决定了各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能力,旅游经济总体上未来演化趋势与过去的增长变化将在长期内正相关。[结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资源唯一且不可复制的地区,将在长期内保持持续性很强的增长趋势,但河西走廊旅游业整体仍处于后发地区赶超潜力待挖掘的阶段,有必要形成便捷的旅游经济带,提高整体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7.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7个地级市为研究的地域单元,定量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等3个层面上阐述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选取14项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区域单元,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及加法合成模,定量综合评价了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类;提出了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芜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采用量图分析法,选取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项指标,将芜湖市7个县级行政区分为3种类型,其中,镜湖区等3个市辖区属发达类型,新芜区属中等类型,繁昌县等3县属欠发达类型;繁昌县、芜湖县和南陵县为重点扶持对象;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促进农村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研究认为:农村体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消费观念,建立多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创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等等。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了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也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论文的最后部分得出了3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以平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3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功效函数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平凉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这10年间平凉生态城市综合协调度逐步提高。综合协调度从2002年的0.242(不协调)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0.7588(比较协调),平均以每年0.05168速度在增长,平凉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一个"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的渐进型发展过程。2011年平凉市各县区的生态协调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华亭县、崇信县、崆峒区、泾川县、庄浪县、静宁县和灵台县。聚类将平凉市7县区分成4种类型,即华亭与崇信为高度协调型、崆峒区良好协调型、泾川、庄浪与静宁中等协调型、灵台基本协调型。研究结果与平凉市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表明所建立的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人均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运用人均GDP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及极值比率定性定量研究了1993~2002年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差异呈扩大趋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缩小差异达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从区域差异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文章运用锡尔指数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从两者的目标效益出发,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空间协调关系进行探讨。[结果]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城市发展新区的潼南、合川、永川、江津、纂江、涪陵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开州和万州等区县属于农业经济高水平区域;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来看,都市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大部分区县属于较高水平及以上,而渝东北和渝东南除万州区和黔江区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以下。[结论]区域间差异对重庆市农业经济的总体差异影响较大,是全市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功能区间的要素流动、交通改善、区域合作等原因促使其区域内差异的缩小,而区域间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的差异依然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各功能区的特色农业经济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可有效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还未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其协调程度在不断提升;基于区域差异来源分析,重庆市应结合各功能区的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谢萌 《农业经济》2018,(5):125-126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深入分析了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状况,指出两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均衡发展。除此之外,笔者还进一步提出推动城镇化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选择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黑龙江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彼此构成耦合发展的交互体,其发展普遍存在着一种时空差异。利用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了辽宁省14个城市2001-2012年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其演变,并从辽中地区、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分区角度对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从时间角度,辽宁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国际、国内旅游分异明显;从空间角度,辽宁省区域内较区域间差异显著,市际旅游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三方面对辽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