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南通市城镇体系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城镇等级规模分形维数D为0.7731,小于1,这说明南通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较为分散,属首位分布类型,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城镇空间关联维数D′=1.2577,这表明南通市城镇相关程度较小,空间布局较分散;就如何优化南通市城镇体系结构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城镇体系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模型,从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对辽宁省城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等级规模方面,计算了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并讨论了辽宁省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及其特点;空间结构方面,运用分形理论的关联维数进行分析,得出当前辽宁省城镇体系总体特征:城镇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人口分布较均衡,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发育较为成熟;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城市分布呈现条带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得出伊犁河谷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城镇规模结构分布较为集中,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处在城镇体系发展的初级阶段;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山地河谷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城镇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城镇间联系不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较弱;对伊犁河谷地区城镇体系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通过测算2006年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并且结合城市首位律的分析,得出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的原因,为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通过测算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布的分维值,并结合城市首位律分析,发现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分布的原因,为重庆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定西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镇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呈现分形特征;利用豪斯道夫维(Hansdorff)和聚集维数(Aggregation dimension)对定西地区城镇体系进行了空间分形研究,并测算了相应的分维数,证明该区域城镇体系也具有空间分形特征,存在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松散,城镇首位度高,各城镇间联系不肾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分形理论对吉林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城市体系在规模分布上呈现首位城市垄断功能不强,等级体系缺乏大城市,中小城市比较发育的特征;从空间结构上看,城市分布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城市之间经济联系松弛,区域发展不平衡;提出了吉林省城市体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南平顶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地域空间结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断裂点公式对平顶山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计算,剖析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城镇体系人口规模等级差异大,城镇化率基础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状态非均衡等。根据研究区域情况,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进行布局构想,即打造叶平宝鲁一体化核心区为引领,加强3个卫星城市的发展为带动,做好小城镇的生态建设,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起一个等级清晰、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心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形理论对石家庄市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其具有自组织演化优化的趋势。其关联分形维D=1.1005,接近于1,这说明石家庄市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高度集中,景区之间关联性好。石家庄市旅游景区点系统聚集维,以水上公园为测算中心,D=1.3452,景区点向周围景区点非等密度衰减,中心地对其腹地景区点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呈现双分形迹象;以西柏坡为测算中心,聚集维数D=1.3452,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强,从聚集重心西柏坡景区向周围景区点密度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区被列为我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在我国"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对四川秦巴山区城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线性科学分形理论以及GIS相关软件的运用,对四川秦巴山区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规模等级分形特征、空间向心性分形、均衡性分形、关联性分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体系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但是首位城市不突出、城镇体系呈现扁平,以通川区为中心的集聚性显著,城镇空间分布结构不紧凑,交通网络发育度亟待提高。以上结论可以为四川秦巴山区城镇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引导对策,为同类型地区城镇体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武汉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主要用地类型数量变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方法:遥感影像融合;遥感影像分类;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研究结果:(1)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武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沿横贯主城东西向的山体、纵穿南北的长江构成的“十”字形不断向外扩张;(2)过去30年中,武汉市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水域资源;未来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措施保护湖泊、坑塘等水域资源。研究结论:多时相遥感影像融合分析是理解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东部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综合集成MSS、TM、SPOT等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城市历史地图及其它空间数据,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通过扩展强度、分形雏数、扩展方向等指标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并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的近60年间,徐州市城市空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利用城市用地扩展系数和城市用地产出率等指标,以GIS为空间信息处理手段,对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化进行了时空序列分析,得出结论:(1)四平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在时间上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推进的,而且低增长粗放式扩张。(2)在空间上四平市商业中心由"双核"变"单核",工业用地退出繁华地段。(3)工业用地面积过大,城市建筑容积率低为四平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四平市城区地价总体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低所致。(4)今后四平市应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完善土地市场,用地价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使四平市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济南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节点规模的系统性指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等,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分形理论,明确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与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的规模等级差异体现出交通指向性;城市规模分布集中,高位次城市规模不是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的综合得分分布比较均匀。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济南、淄博为核心双星状,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体现出经济链强度分布差异程度较大的特点。最后,为优化济南都市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商服用地基准地价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基准地价分级图与价格指数,对2003-2008年郑州市商服用地基准地价进行时空变异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基准地价呈现单中心连续分布;(2)基准地价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跳跃现象,其空间分布存在着变异性;(3)基准地价分布与城市主干道呈局部平行关系;(4)基准地价变化受经济、政策和城市规划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田野调查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武汉城市圈内31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湿地公园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和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分析圈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物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美学价值高;圈域整体交通通达性较好,武汉市的核心集聚效应明显。从空间结构、区位特点、核心功能、产品内涵、功能分区和典型代表这6个层面构建景区依托型、生态农场型、生境保育型三种典型的延展整合模式,为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绩效则主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俱乐部趋同”格局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主导的产业梯度转移、需求拉动等外溢效应以及周边地区的学习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的空间重组与优化能明显提高土地绩效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