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机构多元化进程提速,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区域性银行”)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是中国的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金融信息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基于服务、经营、管理和监管理念的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为推动金融改革与创新,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金融信息化已成为中国金融平稳安全运营最基本的生存支撑环境,信息化已经提升到金融业的战略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信息化在金融调控、金融服务创新、金融风险防范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渗透将对中国金融业形成巨大压力,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调整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迎接挑战。金融产品创新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最好利器,各家银行已形成共识,尤其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混业经营趋势的日益明朗,不仅为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开辟了更大的竞争空间,也使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谁在新产品开发上抢占先机,谁就将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可以预见,金融产品创新将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形势,脚步稍有放松,就有可能落后。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金融经营的一大挑战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越来越难以与综合经营的海外金融集团进行竞争,加大综合经营力度是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了几家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金融机构,但更大范围的尝试是在基金管理公司展开。基金管理公司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成为众多金融机构介入综合经营的“桥头堡”:首先,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小,不存在资金壁垒问题;其次,在基金业进行金融综合经营的尝试符合我国渐进改革的风格;第三,基金规模虽小,但牵涉面广,其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储蓄资金、保险投资等,成为连接金融各类产品的枢纽,可以照顾到各方利益;第四,各类金融机构已经通过参股、托管和代销基金,初步进入基金管理领域,积累了管理基金公司许多业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银行税制改革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胜  胡婕 《银行家》2004,(4):56-62
尼古拉斯·R·拉迪:“这是一种惩罚性的税收政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承担如此苛重的税负”。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调整,但随着金融机构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现行税制的诸多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及时改革金融税制,使之适应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实力、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明康  罗平 《中国金融》2005,(13):30-32
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并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后,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金融界因应银行业经营的高风险特点,在汲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日益强调银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以强化对银行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的管理。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中简称“委员会”)发布《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专门文件,以敦促并指导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在发现违规情况时银行管理层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该文件中文版近期已由中国银监会翻译完成,《中国金融》现择其主要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2006中国金融论坛”于2006年12月26日在京召开。在论坛上,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中央各部委、各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负责人和金融界专家学者400多人,围绕“金融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和谐世界”、“新农村建设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和“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姚璨璨 《时代金融》2015,(5):113-1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的战略顶层设计和金融创新活动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道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涉及多方面的金融改革政策陆续落地,频频触及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抑制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此同时,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的影子银行在传统银行体系外进行信用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影子银行的起源、发展及构成,来讨论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价值及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以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改革既为中国金融市场打开了一个新空间,又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完善金融支持的具体思路。在村镇银行崛起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更不能回避经营风险。以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既是双赢局面,又是金融创新与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的战略顶层设计和金融创新活动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道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涉及多方面的金融改革政策陆续落地,频频触及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抑制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此同时,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的影子银行在传统银行体系外进行信用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影子银行的起源、发展及构成,来讨论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价值及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为什么今天在这家金融机构开户,明天又挪到那家金融网点开户?顾客为什么今天在这家网点办理业务,明天又跑到那家去办业务?金融人才为什么从这家金融机构跳到那家金融机构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都是竞争惹的祸一银行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一是银行有自身的期望。任何一家金融企业都想成为一流,从而产生了竞争的内部动力。二是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共同发展的金融格局,从而产生竞争的外部压力。三是“实力型的银行”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用无形的手把优秀人才和优良客户“请”过去,另一方面,“实力型银行”为了保住“品牌”,也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人才资源和客户资源,  相似文献   

14.
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替代及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种自发于市场的金融创新力量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银行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银行理财业务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扩大中间业务比重、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业务领域,成为金融创新层出不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将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控制风险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在G20集团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风险税成为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热议的话题之一。虽然强化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但由于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在对大银行是否征收金融机构风险税(代称“银行税”)问题上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16.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青海金融》2012,(6):31-33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如今,流程银行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如何借鉴国内外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打造流程银行也已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高管层关注的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系窦尔翔博士,与他就我国金融行业向流程银行转型中遇到的难题及其今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也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金融创新在为投资者提供转移和分散风险新途径的同时也伴生出新的风险.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加深,我国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各金融机构努力开发新品种、新业务,通过创新金融服务着力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正满怀信心地步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面对挑战和机遇,中国的金融业也在迅捷地、坚定地迈动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金融改革与发展成为各界的热门话题,人们都在关注着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走向。改革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1979年起,中国掀起了金融改革浪潮。金融领域主要围绕着市场要素引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按照市场分工的基本要求,一批国家银行相继恢复和分设,新兴银行应运而生,改变了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金融管理体制,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导,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伴随社会经济生活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的加快,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同时,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步拓展了商品信用关系,形成了以银行信用为主体,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等信用形  相似文献   

20.
历经13年发展,“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简称“金融展”)已成为金融界交流新技术、展示新产品的重要博览会,展会同期举办的“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和“技术交流会”也为金融界提供了现场交流的平台。2006年9月17日至20日,2006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吸引了近200家厂商及18家国内金融机构参展。本届金融展以“信息整合和业务创新”及“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丰富社会金融元素”为主题。 本刊记者全程参与了展会及论坛,对一些参展单位及演讲嘉宾进行了采访,并从金融软件与解决方案、金融机具、金融业务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四大部分对本界金融展进行了综合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