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村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才能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人口与贫困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村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农民的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用制度引导农民跣出人口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2.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农村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只有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韩冬云 《经济师》2004,(3):35-36
中国农民的总体贫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他们和其他阶层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工业现代化 ,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平等权利 ,经济贫困的背后是权利、机会的贫困和发展起点的不公平。其中国家政策、法规对农民利益的忽视和社会对农民的歧视是其深层原因。因此 ,只有从制度、政策以及思想观念入手 ,确立“公平”与“共享”的社会发展基本理念 ,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是一句意蕴无穷的至理真言。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推进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大大迟滞其进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重要支点在于制定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土地革命纲领,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现代化目标仍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推进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有许多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1、农村人口膨胀问题农村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问题,现有人口规模决定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中国12亿人口中有8亿多是农民,所以,中国的人口问题实质上是农村的人口问题,人口失控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失控。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可谓"难",不少农民难以理解和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置国家的基本政策于不顾,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欠发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农村养老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问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保证农民基本生活、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淑彬 《财经科学》2008,(5):118-124
明显差异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解决农村贫困农民的生存问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去发现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才能让已经建立起来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发展,并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自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主题。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愿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此,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使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越卿  徐茜 《当代经济》2009,(21):44-45
农民贫困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阐述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出发,着重于从农民的收入与支出这两个与农民生活联系最紧密且最直观的视角来探究其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对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相继出台各种政策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只有在厂商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才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肖更生  蒋丽斌 《经济师》2003,(11):41-42
文章认为我国内需市场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板块。目前财政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城市板块 ,而忽略了农村板块 ,所以作为支撑消费热点的产业不热。我国农村人口有 8亿之多 ,贫困的农民即期消费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必须根据农村的现状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分类推进农业现代化 ,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强力启动农村板块 ,籍此驱动城市板块 ,形成彼此互动、并驾齐驱的格局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启动内需市场 ,奠定我国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和持续地推进经济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农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有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搞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建设,走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邓小平文选》P.244)这就是中国实际情况。人口问题是实际情况中一个极为重要问题。可以说,只有考虑我国人口实际问题,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加以解决,就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和解决那些人口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丸亿农民。因此,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经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状况和特点、以及提高民主素质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伟  高世军 《时代经贸》2007,5(12Z):81-81
我国13亿人口中,62%以上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怎样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能否有一个坚实根基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我们国家今后建设小康社会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求实》杂志评论员文章:“农,天下之大业也.”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人口大国,是劳动力最多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分散居住在广袤的农村。虽然我国称得上地大物博,但很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人多地少,人口基数大,再加上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得不到环节,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有1.5亿左右,供大于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民就业的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本文选取莱芜市高庄镇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镇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制约农民充分就业的多重因素,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只有农民充分就业,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农民不断增收,才能逐步缩小各种差距,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村的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现代化是国人新世纪的追求,也是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路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12亿人口中 70%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农村现代化的速度始终决定和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整体速度,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散居的村落向集中的城镇转移,这就是城市化。极而言之,中国的现代化速度取决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当然,城市化可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