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 在美国、欧洲等地,风险投资主要通过IPO和企业购并方式实现退出;日本主要通过柜台交易和企业购并等方式转让股份,而我国风险投资产业主要采取企业并购和企业回购实现资本退出。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一套基本的风险投资退出体系,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退出机制很不完善,影响了我国风险资本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购并浪潮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航 《国际商务研究》1999,(1):40-42,50
<正> 一、全球金融购并的成因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公司宣布与旅行者公司合并,合并交易金额达到820亿美元,创造了迄今世界企业并购的最高纪录。1998年4月13日美国国民银行宣布与美洲银行合并,第一银行宣布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交易金额分别达到593亿美元和298亿美元。这几起美国金融界的并购将近来风起云涌的全球金融购并浪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踏上跨国并购新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而且买的都是国际名牌企业。《全球并购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2005年上半年共完成454宗跨境和境内交易,交易总额达到179亿美元,与2004年同同期数字相比,交易额增长27%,交易量增长24%。中国的并购活动(包括境内和跨境交易)较活跃的行业分别是工业制造业(40%)、电脑电子业(14%)和电讯业(7%)。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跨国并购的序幕已经拉开。投资银行家们纷纷预计,未来五年中中国的各行各业均有购并业务发生,金融业、高科技业务、自然资源、制造业都有很多并购机会,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4.
跨国购并方式正在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一种重要的模式。本文根据万向、华立和海尔等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践,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跨国购并中可能采取的模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 着企业购并活动的日益频繁 ,购并会计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会计界的重视。目前 ,企业购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即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拟从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会计账务处理的比较出发 ,探讨购并会计账务处理的规范性问题。一、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的账务处理购受法 ,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 ,与购买存货、机器设备等没有本质区别 ,而权益结合法的理论依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经济资源的联合权益的结合 ,而不是一家企业购进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资产交易行为。下面以一实例分别说明购受法和权益结合法的账…  相似文献   

6.
外刊秀     
《中国电子商务》2007,(12):16-17
风投青睐中国服务业 2007年第三季度,对于中国初创公司的风险投资半数以上流向了服务类公司。 据Ernst&Young和DOWJonesVentureOne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共产生59笔、总额为6.67亿美元的风投交易,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14笔交易为商务或消费服务类,共计3.35亿美元,占到总额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购并通常是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策略。在企业购并实践中,购并主旨定位偏差,购并战略模式选择不当,而导致购并失败或效益不佳的例子较多。企业购并的目标应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实力,主旨应落脚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购并动机决定企业购并后整合方式的选择和企业购并后的效果,因此,关注购并的动机非常重要。应该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积极进行企业购并的战略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晨  宏伟 《商界名家》2003,(6):20-22
2003年,对于全球医药行业来说,美国辉瑞公司最新上演的购并“大片”也许仅仅是一连串新的大公司购并重组好戏的序幕,下一出“大片”的主角或许就是还未完全度过重组整合期的葛兰素史克。而与处于重组激荡之中的世界医药巨头相比,中国医药行业近来似乎显得相对平静,但事实上,一股全面扫荡中国医药行业的重组购并潮正在暗自酝酿之中,随时可能喷涌而出。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股重组浪潮将涉及各个医药领域,其中医药商业和化学原料药两大市场将成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带动的跨地区、跨行业购并潮正在形成。这既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变化的反映,也是未来我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变化的因素之一。企业跨地区购并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增长快于市场需求扩大和企业经营战略等因素的必然结果。我国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购并时,既要大胆推进,又要谨慎对待,同时要注重购并企业中的文化重塑,并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公司购并战略在传统意义上一般可分为公司横向购并战略、公司纵向购并战略和公司混合购并战略3种,但这些战略在解释当今企业购并战略动机时往往十分乏力。本文试从企业购并目标战略、地区战略、购并行业战略、购并行动战略和购并人才战略等5个主要文面,对当今企业购并战略特点进行层次、多方位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现状和机会,进而讨论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及其实施的典型案例,最后对当代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购并国有企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全球购并热潮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购并行为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约翰·里德和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在纽约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向公众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两家银行将合并成为新的花旗集团,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新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企业间购并行为日益增加,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处于机制转换的阶段,普遍存在着 相当可观的“私人利益”──管理者(层)在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能获得的私人收益。普遍认为 私人利益的存在不利于企业购并的效果,阻碍了企业通过购并提高公司价值的进程。然而,我们 的分析却发现,私人利益的存在有可能利于企业购并的效果,关键在于私人利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企业购并的动因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英 《北方经贸》2001,(3):186-187
企业购并是许多企业谋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由来已久。当代企业购并与传统的企业购并活动比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这不仅受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影响,而且与各国的经济结构调登,宏观政策的支持等有很大关系。分析把握当代企业购并的基本的动队特征,对推动我国企业在购并中不断发展壮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跨国购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跨国公司要在世界经济中取得相应地位,跨国购并是进军世界经济重要形式与策略。如何进行跨国购并,进行跨国购并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薛斌  于军 《中国市场》2001,(9):60-60
<正> 一、购并成本的含义 购并是收购与兼并两词的混合。所谓兼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按某种条件组成一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而收购则是指一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企业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在这里,所谓“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证券以及二者的组合。收购电可以被看成是广义兼并行为的一种。 二、我国对上市公司购并的主要方式 1.购买控股权 控股式兼并与收购,是指购并企业购买目标上市公司的股票,达到控股,实现购并目的、目标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实体仍然存在,具  相似文献   

17.
跨国购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最主要方式,约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额的63.8%。目前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的法律障碍不复存在,各界对外资购并的期望都很高,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外资购并本质上是受资本的逐利本能驱使的,只有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才具备吸引外资的基础。目前外资瞄准我国的优势领域有: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S320C54x实现π/4-DQPSK调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购并的角度看,吸引外资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外国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整体收购的方式收购我国企业;二是国内企业到境外去上市或者在境外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壳上市。我国过去引进的外资大多是通过合资、合作或者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而通过购并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比例还很小。应对入世的挑战和国际投资形势的变化,中国必须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以全新的方式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引资竞争。购并将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拉美地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3%。预计2008年有望达到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005年至2007年电子商务增长了121%,特别是委内瑞拉、智利和墨西哥三个国家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非常活跃。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共有925起并购活动,交易总额达到了774.39亿元。并购活动比较活跃的行业有金属与非金属业、机械、设备和仪表行业、公用事业、石油、化学、塑料行业以及信息技术业。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政府主导的并购活动,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并购活动。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