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发展是人的个体的发展与人的“类”的发展的统一,但最终表现为人的个体的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时曾提出这样令人向往且鼓舞人心的思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类解放,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图景,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的智能的开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二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三是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有密切的哲学关联,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使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及人的理想发展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首次提出“完整的人”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占有其自身全面的本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现实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概念为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法论,科学地提出以“实践”的方法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世界交往"思想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认为,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且只有世界性普遍交往才能创造形成这一条件。"世界交往"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关于正义观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关于分配正义的批判性继承,在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不合理性,从而构想出未来共产主义制度下分配的正义性。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在马克思分配正义观指导下实现的,在分配制度、分配方式、社会保障、引导消费以及自由时间运用等方面无不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讲座中难免暴露出一些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章针对对知识经济概念理解上的版面性,对知识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以及由知识经济问题引发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认识上的偏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章认为知识经济应对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应努力避免讨论中出现对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问题上的曲解和误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理论以其科学的交往实践观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现实价值。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其理论的现实意义更显其重要性。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世界历史的形成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对这几组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描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考察;其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考察;其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在我国提出公民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公民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要求和公民教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建设、新型社会关系的培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对公民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有必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自觉向着共产主义前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描绘共产主义前景时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两者互相联系 ,又相互区别 ,都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问题。两者在物质、精神、政治、自然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 ,一方面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纲领和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还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为将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管理随科技发展而日趋科技化,在管理方式上由“人管”转变为计算机识别管理。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网络化。改变管理组织信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单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从人文精神的体现、无产阶级社会理想的诠释、对中国人本主义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等角度进一步挖掘全民健身的深刻理论内涵。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内容应是对人的尊重,全民健身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全力促进个体体育权力的实现。全民健身用实践诠释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社会理想的体现。全民健身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阶,进而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夯实基础。全民健身促进了个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民健身是中国人本主义文化传统在体育领域的批判、完善和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未来的实施中,应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的健身利益,才能进一步深入全面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相一致的,它们互为前提和基础。这种一致性不仅表现在两者发展过程上,而且表现在两者内容实质上;这种一致性只能通过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实现,这对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专 《企业家天地》2007,(11):166-166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很难想象没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质财富有了较大的丰富,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不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那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机器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从而使普遍的世界交往取代了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与此相伴随的是人的解放过程,"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实现共产主义之日亦即人类彻底解放之时。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大致轮廓。其现实意义是: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谋划国家发展战略,谋求国家的超常规发展,从容应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在又好又快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构建和谐世界和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实人的终极关怀,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未来的指向.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维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未来指向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但是一个价值理想目标,更是一场现实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的主体精神,理性精神和平等关系,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入手,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来源、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轨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深刻内涵。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人解放与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自由、平等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的归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