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股利政策不仅关系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还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因而历来备受投资者、上市公司本身以及理论分析家的关注.至于现金股利政策,就中国目前而言,证券监管部门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直接将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再融资挂钩,更增加了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采用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和资产负债率对现金股利影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边际价值的视角,通过对两类代理冲突进行刻画,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机、后果及价值减损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整体上存在严重的折价现象,代理理论适合解释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没有显著减损公司现金持有价值,而国有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造成了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减损,国有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导致了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降低;上市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动机主要是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理问题角度,利用我国2001~2005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持有现金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代理问题存在的基本表征,即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拥有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股东,并没有随着持股比例增加产生通常意义上的地下利益攫取行为,而是更多地支持了控股股东提升公司绩效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以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的差异对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代理成本的差异会影响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如果公司存在良好治理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其现金股利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大大下降。(2)上市公司主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被动发放的现金股利与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发放了现金股利,其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普遍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发放现金股利的额度及强度;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力差异巨大,存着明显的异质性;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行为符合"股利迎合理论",其现金股利决策的确会考虑机构投资者偏好。对基金、QFII等不同机构投资者加强分类指导与监管,可有效督促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至2010年发放股利(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全部农业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中选取45家符合情况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再从中剔除4家被列为ST的公司和2家在选定期间未上市的公司,共选取39家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主要受股权结构、资金充裕度、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规范农业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特征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显著低于民营上市公司;(2)终极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多数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终极控制特征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3)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并且分离度越大,公司持有的现金比例越低;(4)在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情况下,提高现金持有水平将降低股票横截面收益,说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降低了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的市场价值,但多元回归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待未来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结果为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代理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2004—200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治理环境,研究市场治理环境的变化是否降低了这一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越高;我国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程度较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高,且其相应的超额现金持有量也略高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能够降低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但却不能降低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中的118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研究中采用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适当的改造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弱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另一方面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同时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这些结果共同表明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的确通过流动性——现金持有的管理来缓和其在现金流状况不佳时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2002—2006年5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经理层对董事会控制程度、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总经理任职方式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理层对董事会控制能力越强的公司会持有越多的现金;现行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对经理层高现金持有的自利行为进行抑制;总经理在大股东单位任职和两职合一会使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现金。  相似文献   

11.
如何洞察上市公司的利润泡沫 ?各路分析人士指出可以依靠现金流量表 ,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就可以透视出公司的盈利质量。现金流量分析的前提是公司的现金流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案例分析研究表明 :如果上市公司通过控制交易事项或是利用关联交易 ,则可以设计一些现金流陷阱。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6--2007年新增被特别处理(ST)的93家上市公司,并选取相关样本与其配比,通过建立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ST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前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其盈利能力负相关。提醒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健性经营,更多的关注主营业务,提高经营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股权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现金流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低时,非国有控股企业表现为投资不足,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是敏感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不敏感;当企业自由现金流较高时,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都表现为过度投资,两类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都是敏感的.居中的股权结构能够抑制国有控股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则可能使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更为严重.此外,居中的股权结构既不能抑制非国有控股企业过度投资,又不能促进企业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及决策时,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现金流量模式。然而一旦项目被采纳执行后,现金流量模式将被遗弃,而采用基于会计模式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投资业绩评价,这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失去了前后一致性。由于NPV模型是建立在项目整个投资期内现金流量的基础上的,而投资业绩评价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进行,因此NPV模型不能满足投资业绩评价的要求。建立在现金流量模式上的CVA模型周期化计算NPV,弥补了NPV模型的不足,同时满足投资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发展、股票价格同步性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股价同步性作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指标,以2003-2006年我国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信息噪声普遍存在的我国股票市场中,股价同步性与上市公司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这一负相关关系在发达金融市场环境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等因素后,股价包含更多的市场和行业信息,正向地反映了股价的信息吸收效率,股价同步性越高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而发达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助于增进股价对市场和行业信息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风险测控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T模型,针对目前以"ST"作为财务困境企业的分界点不能准确判断出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能否真正避免财务危机这一现状,结合各项现金类指标,可从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困境,能否偿还各类到期利息及债务,为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现金分红未必能最大化流通股股东财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现金分红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年末分红的首选方式,但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派现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民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即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市场中形成了不良的投机氛围。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自1997年以来派现情况的深入分析,探究出市场异常派现现象产生的根源所在,为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评价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优劣,不能仅关注公司业绩水平的高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等风险指标同样重要,而且股权制衡和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波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股权制衡度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波动程度;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东时,股权制衡度降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波动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年度因素和相关财务变量的基础上,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大股东行为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点与现金持有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融资约束企业这种关系更加显著,而在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明显;融资约束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会增加现金持有量,非融资约束企业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