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企业家才能配置模型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经济效应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英制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两国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差异。圈地运动时期英国的制度环境促使地主阶层成为一个经营者阶层,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技术革新和农业飞跃发展;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则鼓励企业家流向官僚阶层,官僚阶层兼并土地后并不直接经营,而是成为食利阶级从土地所有权中获取收入,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抑制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建立电力产业规制模型来探讨垄断的电力产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机制。我们发现,相对于无规制的独家垄断状态,规制者通过降低垄断者的电价和利润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是不完美监督则造成了"双赢互换型"规制失效和小工商业用户对耗电大户的交叉补贴,这构成了电网高收入的主要来源。经验证据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最后,我们总结提出了中国的电力产业规制理论,并对现行的电力产业改革路径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全新的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发展优势进行实证分析与评价,筛选出2005—2013年的优势细分行业,构建出制造业优势产业升级图谱。结果发现北京市制造业发展是动态变化的,且产业间竞争力并不平衡,已经完成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卓有成效,并最后得出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5.
外贸产品的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动态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产业演化等经济元素。产品空间结构转型的过程是渐进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是由企业家成功地探索出了新产品的成本结构来推动的。本文在对比较优势演化与产品空间结构转型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品空间结构转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依据此实证分析,进一步归纳其产品空间结构动态演进的特点及其成因,最后对江苏如何实现产品空间结构进一步转型提出了若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质量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因贸易方式、要素密集度、污染程度不同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引入生存模型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自然垄断行业中往往掺杂行政垄断,《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一般给予豁免,但是对行政垄断却予以限制。因此,界定自然垄断行业的行政垄断相当重要。不当的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是自然垄断行业中行政垄断的主要原因;行政垄断造成较高的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结构,造成实际利润向职工收入的转移及巨大的效率损失,相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优势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产业升级的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产品空间中存在升级的目标产品,而且企业具备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必要条件是生产新产品的成本增速快于其价格增速。在中等收入阶段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容易得到满足,但必要条件的满足使得企业实现升级跳跃的临界距离变小;同时,如果向新产品跳跃的能力不足,则会使跳跃的充分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两者增加了产业升级断档的可能性,即增加了经济增长停滞的风险,而这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近来,中国住宅市场价格由高峰下降到低谷.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政府是否应干预住宅市场以及如何干预存在不同观点,有"抑市"、"救市"之争.通过对住宅市场的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住宅市场是区域性寡头垄断型市场,住宅产品供给需求结构失衡,存在信息不充分等市场失灵现象.面对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规制机制的作用.但政府干预住宅市场仅是对市场的补充,是活跃低迷的楼市,不是救高房价.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通过相关约束变量促进产业升级进而驱动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环境规制也具有直接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升级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可持续增长又引致产业升级的需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协同效应.通过文献梳理环境规制、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和效应,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转移的主体更多更广,承接的难度更大、层级更高,产业转移的规模更大、周期更短;高技术产业转移与传统产业改造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焦点,项目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新主流,服务业转移成为新热点等诸多特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规制存在规制俘虏、规制越位与缺位共存、规制机构组织要素失衡等规制失范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政府规制政策,引导传统产业转移;建立独立高效的政府规制机构与加强司法审查并重,保障传统产业转移;合理界定政府规制的边界和范围,防止政府规制越位和缺位,激励传统产业转移;加强社会参与和完善监督机制,保护传统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的演进是以其内部企业的动态演变为标志的:在某个时刻,一些企业进入,而另一些企业则退出;一些企业成长,而另一些企业则消亡;产业内企业的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的文献研究了产业成长中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动态过程,但并未具体分析产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特点和组织形式。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究竟如何?它与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等又有何联系?本文回顾了产业生命周期(ILC)理论的相关论著,试图从微观角度入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将地方公共服务、地方政府间竞争及产业集聚发展融入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中,建立三者互动影响机制,利用中国198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PVAR模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吸引产业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并不一定能直接促进产业集聚,而必须同其他地方政府展开竞争,在竞争中获胜后才能有效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的发展能有效刺激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加投入、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地方政府间竞争和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是政府影响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的产业组织,认为产业中各企业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累积的和进化的,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在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外部强制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间的这种互动行为促使产业组织自发地向更高级的形式演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构建异质性环境规制指标体系和工业绿色化指标体系将异质性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化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起抑制作用,不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化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可通过技术创新挤出效应抑制工业绿色化;公众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化关系只有中介效应,且公众型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促进工业绿色化;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研究结论经稳健性检验依然不变。研究认为:在推进异质性环境规制驱动工业绿色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公众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同时应有效规避市场型环境规制驱动技术创新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产业系统整体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讨论了使用NLS方法估 计模型参数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并选取我国若干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系统演化的过程遵循Lo- gistic方程曲线。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重、轻工业部门两分法,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现代工业的结构关系,也不能准确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重点。根据各工业部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和运用先进生产力的加工业两大类,其中加工业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加工业和轻加工业。这有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工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特别是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也有利于国家自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相似文献   

18.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4年中国31个省区工业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增加治染投资和减少工业SO2排放对工业生产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由于它们对生产率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相抵消所致。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进步下降,治污投资增加不显著地推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排放减少使技术效率提高,治污投资增加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的内容: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协调农村产业部门的配合比例,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工作目标:产值结构分析指标,资源利用状况分析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指标,满足社会需要分析指标,生态效益分析指标;指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生产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经济资源条件,对外贸易结构;并提出了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农村产业一体化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