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方热土上的父老乡亲,几十年如一日,为圆一个富裕的梦而勤恳地劳作与奋争。现在,在这片乡土,真正圆了这个梦的是会发镇,真成了富裕镇。这方百姓心里明白,他们所以能圆这个梦,是因为有一位心系他们的好镇党委书记金耆富。  相似文献   

2.
笔者到乡村,总听到有人抱怨:前些年村里冒出来的这个“家”那个“家”,现在不少“家”由盛变衰,有名无实了。到实地一看,果真如此:有的“家”关门闭户,有的“家”挪作他用,有的“家”甚至成了农舍。细细一算,农村建立的各种“家”真不少:如党员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还有电教播放站等,有的是一室一牌,自成一家,有的是一室数牌,一家多用。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过去在帮助农民学习政策、科技,开展文化、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群众称它是“求知之家”、“贴心之家”。然而好景不长,不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老会计,我也有梦想,那就是圆百名会计学子就业梦。
  每到暑假,大批学会计的年轻人都要想方设法就业,他们学的是会计,有会计专业毕业证书,也有早就考到的会计证,他们的梦想是早点跨进会计行业的大门,尽快将学到的会计知识用于工作实践,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要有人助他们一臂之力。因为刚出校门的会计人没有工作实践,光凭手中的证书找会计工作,虽不说“难于上青天”,但也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何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是有一定要求和条件的。据我所知,一是要求人品好,要诚实可信,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情况和会计信息应注意保密;二是要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如此这般,刚出校门的会计人找工作难一点也不奇怪。难的不是无岗可上,而是用人单位的不放心。近年来,我利用从事会计工作时间长、人际关系广以及在多家企业兼职之优势,受朋友之托,经常会带刚毕业的学生实习,帮助不少走出校门的学子圆了就业梦。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辅导,二担保,三面试。  相似文献   

4.
“35年一家老小挤在一孔土窑洞里,3位亲人先后去世。10多年在外漂泊,累死累活打工,36岁还是光棍一条,多年难圆新房梦,我多想有一个像样的家呀。如今,是党和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圆了我的梦。现在我要把这个家装得美美的,挺起腰杆活得好好的。”2011年2月21日,正在为新房“乔装打扮”的王丰年满怀感激地对县乡干部说。这是山西省平陆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救助困难群体中的一个小小的花絮。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伊科诺米季斯(Economides)——家被称为该国“最节约家庭”,这个收入平平的7口之家有一套成效卓著的“省钱战略”,坚信“省下的就是赚的”。他们家不仅成为全美脱口秀节目炙手可热的当红嘉宾,还在网上向广大民众传授理财的各种绝招。  相似文献   

6.
家,是温馨的港湾。有房才能有家。拥有一套舒心的住房是每个人的梦想。然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价犹如“天价”,仅凭点滴积蓄,何时才能攒够一套房钱?恐怕是人老珠黄时的事了。如今,银行服务也越来越“人文”化了,他们推出贷款买房的措施,让不少百姓圆了多年的住房梦。可是,在按揭过程中,银行和百姓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尴尬,所以——  相似文献   

7.
人世沧桑,岁月如歌。从步入久违的考场,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到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前后刚好30年。与之相对应的起讫点,也正好是改革开放起航的1978年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2008年。回首往事,难忘的事很多:圆了上大学的梦,圆了坐办公室的梦,圆了入党的梦,圆了全家“农转非”的梦,圆了文学爱好的梦……在众多的“难忘”中,与体育工作结缘的我最难忘对纸和笔的执著往事。  相似文献   

8.
《企业科协》2004,(6):27-27
开滦集团公司科协曾获得首届全国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荣誉称号。为使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科协工作的需要,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业好“建家”活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集团公司科协本着贴近工作实际,讲求工作效果,有利于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重新修订了创建“建家”考核标准。本刊刊登了他们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评分标准,供其他企业科协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周末或寒暑假部来这个家.你看我画的喜羊羊漂亮吧.这是村官‘猴哥’教的。”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北庄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站”。小姑娘孙楠拿着她的画喜滋滋地跟笔者说自从大学生村官们在村里建起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他们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相似文献   

10.
“居者有其屋”.这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由于近些年来房价高企、“涨势不减”的志势.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居者有其屋”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国家的宏观调控,让他们燃起了希望:房价降下来.“住房梦”可圆!  相似文献   

11.
当社会把目光投向“白领”、“金领”的时候,我们发现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稳定地扎根于制造业、服务业,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团队管理能力。他们的收入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甚至高达5位数,可是却没有人关注他们的价值所在,没有人了解他们对“家’’的需求,事实上,他们才是市场上“沉默的鲸群”,于是珠江地产迅速行动起来,在罗马家园打造“厨师之家”,在东方夏湾拿辟出“设计师之家”……蓝色行动让全社会开始发现和认识一直默默藏于身后的蓝色巨人。  相似文献   

12.
“金九银十”,梦想飞扬。当沉寂了已久的楼市,再现热销局面,信心十足的广佛开发商,携3万新货,欲圆金秋“丰收”之梦;  相似文献   

13.
搞“建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无疑是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单位中的作用,真正成为“职工之家”、“职工之友”.也就是说让职工从心里觉得工会是自己信得过的一个组织,愿意在这个“家”里参与各项活动、倾诉个人的心声.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职工之家”“职工之友”呢?我认为,工会工作者与职工进行谈心是促进“建家”活动更为有效的方法.本人就此谈谈新形势下谈心活动如何把握才能促进建家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我将“中国梦”定义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这个现代化之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绿色奥运”,就是一次“圆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上海的众多企业中,招用外来人员务工已是屡见不鲜了,因为使用外来工与使用本地工相比,有诸多“优势”:一是外来工肯吃苦、善耐劳,工种不挑挑拣拣,加班加点无怨言;二是使用外来工费用低,有部分本地工应交纳或开销的费用,使用外来工就可以“免单”;三是外来工“听话”,比较好“管理”,抗争意识不强,训骂几句也不会与“老板”来个针锋相对……。有如此多好处的务工不用,而去找哪些不听话、不“卖力”、难管理、要价高的务工,这样的“老板”不是自讨苦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汕头市有外来工15万人,他们的到来,缓解了该市就业结构的矛盾,成为汕头城乡经济建设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由于外来工大多是“才出山门就进厂门”的农民,其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的贫乏,岗位纪律的涣散,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此外,外来劳动力到汕就业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而且一些企业、雇主侵犯外来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展凤 《中国企业家》2009,(14):I0054-I0055
在很多经典公路电影里,家的概念往往是虚的,与其说是实体的家,倒不如说成“心灵之家”,一趟重拾安身立命之所的悠长之旅。  相似文献   

18.
新疆行     
“篮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首优美的草原牧歌,唱出了草原的迷人风采。盛夏时节前往新疆,圆了深臧多年的草原之梦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多少房地产商依靠开发贷款圆了创业之梦以及继续圆着做大做强之梦,又有多少人通过个人购房贷款圆了自己的安居梦,花明天的钱,让幸福早日到来”,“轻轻松松按揭,快快乐乐安家”……可以说,房贷款奠定了一个时代房地产的“光荣与梦想”。然而,2004年“五一”节前后,国家在信贷上来了个“急刹车”,令业内人士倒吸了一口冷气,而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处变不惊者有之,惶恐不安者更不在少数。那么,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广州楼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广州房地产是否要经历夏天里的冬天?来自各方的声音是喜是悲?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楼市势必降温,而同时这是否还预示着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的提早到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社会生产服务的“大配套”,这在数年前还只是社会和经济学者们托腮憧憬的话题。如今在南粤广袤的都市化区域珠江三角洲,却已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服务产业而悄然崛起,其中部分已初具规模本文透过对佛山市创办“外来工之家”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其深远的社会发展意义及其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