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村镇人居环境的内涵的界定、优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思想,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地域单元,提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包括安全格局子系统优化、村镇规划、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子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子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优化六个方面,通过安全格局网络图的编制和优化指标的达标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长宁县在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求新务实很抓落实。一、主要做法(一)准确定位,亮点在规划中凸显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和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以村庄整治改造为主要载体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为此,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效整合资源,着重从发展产业、完善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及"十一五"期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缺失或不当以及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两方面.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发达地区农村的此类公共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问题日益普遍.文章总结了这类问题的技术经济成因和制度成因,分析了大规模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整治的必要条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对策: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人居环境都比较恶劣,农民强烈渴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笔者结合从事乡村规划近两年的工作实践,针对村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的必要性和方法措施谈了几点看法,这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农村的环境形势、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从人居环境的角度下阐述新农村建设的要点,综合体现新农村的整体历史风貌特征、展现农村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基础上,探索研究农村的价值,使其符合人类生活发展的场所,探寻其与当前时代发展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与城市相比依然非常落后,垃圾处理、乡村绿化以及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建议从关注民生发展、稳步推进乡镇城市化的角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宜居村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增强,从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把"发展农村、提高农业、致富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紧围绕建设"富庶、文明、田园秀美的城镇化新农村"的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制定规划、努力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入手,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日趋加快的环境下,同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尽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好农民工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线来稿     
房地产管理部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想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我国村庄人居环境不容乐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和不协调、居住环境脏乱差、农民住房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缺陷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瓶颈。作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做好村庄整治和房屋建设工作。1.做好房屋建设技术指导工作。房地产部门帮助农民制定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衢州市龙游县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全面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按照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全省城乡住房建设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改造建设模式,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3年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荣超 《乡镇论坛》2008,(29):17-18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坚持以提升村镇形象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沭阳县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为建设工作提供指导范本。全县按照“一村一区”的要求,在上轮规划保留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对现行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调整,保持总量不超过391个。对规划工作实施总体指导.公开招标,严格把关,统一委托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00多万元,聘请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地规划设计院对全县35个新农村社区和50个有旅游特色、文化遗存丰厚的村庄进行全方位规划编制。同时,启动659个集中居住点村庄平面规划。目前,这些规划编制已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13,(9):50-50
目前,铁东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区政府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现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是对“农村人居环境”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相似文献   

16.
张宜范  梁峙 《价值工程》2012,31(31):61-63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剖析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调查徐州市棉布村的土地规划利用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对村庄发展的意义。认为当前农村只有通过合理征地有偿搬迁、建设集约化住宅区、特色田园区、养殖区和乡镇企业工业园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才能真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目标,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住房建设规范化管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对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也对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农村住房建设现状的认识和研究,结合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毕然  滕莹 《价值工程》2012,(27):307-309
"十二五"进行初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旧是我党在农村发展建设方面的基调。本文以黑龙江省双城市顺利村为调研对象,采取实地访问的方式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调查。结合当下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政策背景,参考融合大量的专业资料和数据,总结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力行业作为公共性的基础性产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目前我国农村在电网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实际供给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推进我国农村供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供电服务质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