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3-24
【香港《亚洲周刊》2006年1月8日】过去的一年,亚洲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增长率有望达到6.5%。其中,中国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不但持续拉动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连低迷多年的日本经济也开始回暖。世界银行预测,东亚经济在2006年将继续保持6.2%的高增长率,不过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收入可能会下滑。人们则担心高油价和禽流感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会增大。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5日】新兴经济体的持续高速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情况。如果以GDP为参数,那么我所谓的“高速”是指超过7%,而“持续”则意味着25年以上。这并不是一种严格的界定,不过,同为持续高速增长经济体,不同个体还是会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以这种速度增长的国家在国民收入和财富增长方面会有巨大变化。如果GDP年均增幅达到7%,那么,国民收入每10年就能增长一倍。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31):10-11
【美国《商业周刊》7月24日】目前令全球投资者担忧的事不胜枚举。即便如此,有件事还是引起大家担心:如果已“白热化”的中国经济变得过热后停滞不前怎么办?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11.3%,这是十多年来最快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业周刊》10月25日】世界如今已习惯了中国的令人眩晕的增长数字。因而,中国经济稍一减速,经济学家就报以些许宽慰。事实上,有关中国大陆所发生的一切,眼下观察家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其过热的经济是否会失控。  相似文献   

5.
【美国《商业周刊》8月13日】奥运会终于在北京拉开帷幕。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为此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及经济政策的影响大概可以忽略不计。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将出现许多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但奥运会的影响并非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相似文献   

7.
6月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发布《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向亚太地区发出警告:“贸易使不平等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在东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无就业增长’的挑战,年青人与女性正经历着‘无就业增长’,劳动人口的增加远远快于工作机会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7,(8):15-16
【美国《商业周刊》2月5日】中国正逐渐意识到,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高增长率并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福利的不断完善。正如中国政府所强调的,经济增长必须更侧重质,而不是量。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9,(48):11-13
【英国《经济学家》11月12日】生产率的增长或许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繁荣程度最重要的标准。对长期生活水平而言,没有什么比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经济体把资本和劳动力以效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遗憾的是,人们用以衡量生产率增长的方式往往是无效率的。大多数分析人士重点关注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通常是用总产出除以工人数量或工作时长。  相似文献   

10.
刘世锦 《开放潮》2003,(1):27-29
目前,有一种新的增长力量正成为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力量,拉动经济增长。这种高增长行业可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30-40年。因此,政府应着力推动一些改革和政策上的调整,以使这些高增长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商业周刊》12月10日】这段时间,来自中国的经济消息一点也不鼓舞人心。出口衰退在加深,第三季度的公司所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而工业产出增长达到7年来的低点,而且现金流的问题折磨着航空、制造商以及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中国11月的汽车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是经济增长放缓的最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中,城市化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一、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同时,也是世界现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在现代  相似文献   

13.
14.
【韩国《朝鲜日报》11月27日】不久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说,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11.5%。比去年的11.1%还高,显示了两年连续超过11%。温家宝同时表示,担忧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以示采取强而有力的紧缩政策。今年中国的物价上升率为6%多,如果考虑不包括在物价统计的住房费等,实际上升率会更高。  相似文献   

15.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月21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很少有人能说得清这背后的原因。这个国家让很多自由市场专家的预测屡屡落空,因为其经济政策和公共机构并不遵循自,由市场经济正统理论、创造实现经济高增长的种种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商业周刊》4月20日】出口真实贡献度远小于内需贡献度 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被夸大了。与此相应的是,认为出口增速减缓将使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事实真相隐藏在经济数据之中。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5-17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2日】 骤然间,中国经济再度提速。过去的12个月里,中国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来给经济降温,包括进行9年来首次加息。但是,眼下有迹象表明,其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冲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的呆坏账率从年初一路上扬,至今已连续12个季度增高,引起业界和外媒关注。经济学家分析,受累于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及房地产继续下滑预期,银行呆坏账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困扰中国。  相似文献   

19.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结构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改革以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很高的长期增长率。1979-1996年期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7%和9.35%的高水平。其二,东部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以中、西部增长率的下降为代价。东部的增长率明显高出于中、西部,始于80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发布的Article IV报告中所阐述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以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房地产泡沫、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等四类风险因素对我国省级地区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这四类风险的出现都会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而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地区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预防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