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学的框架结构。文章认为这一框架包括 4个方面 :国际关系理论史、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思想、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领域。这 4个方面统一于一个中心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整体性的一般规律 ,因此 ,国际关系理论学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配不公、环境恶化、道德丧失等问题正在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类社会越来越走向真正发展意义的相反方向.文章指出发展概念背离了人的本质,发展过程反映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不平衡以及人类对物质需求的单一性与非物质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出真正的发展模式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平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兼顾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生态化、和谐化、可持续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质的上升,是人类社会的成熟和人性的完善.真正的发展是理性和自由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有一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从青少年时期普罗米修斯式的自我意识主体到人本主义异化逻辑支配下的“人类概念”,再到他对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地理解,经过了三个较明显的认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招标实践中对废标概念认识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对招标工作的规范进行产生了不良影响,文章全面论证了废标概念是违法违规现象引起的招标终止,并分析了如何从废标概念上的明晰入手对招标活动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些人容易混淆实证会计理论和规范会计理论的界限,对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不甚清晰,本文拟从多个方面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有关人士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比较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差异性入手,分别比较了两者在方法论上,研究内容上,作用上,以及本质上的差别。最后,基于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研究者认为两者要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依赖,才能更好的研究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救助是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物质救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者。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弱者阶层或群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一个以低收入者和失业者为主的社会弱者群体。脆弱者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而社会弱者与贫困者有相互包容的方面,但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两者有联系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实施已久,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然而,上海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仍然一段距离。自身金融业的核心实力依然无法与纽约等发达城市相比,也没有产生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辐射与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必须带头承担社会责任。文章在界定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加强法律监管和政府引导、构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健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以及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贷市场长期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民间金融虽是弥补“麦克米伦缺口”的一个可选制度安排,但其往往缺乏规范的运作发展机制,相关治理供给又严重缺失。农村民间金融软法凭借其在创制方式、条文内容设置、运行模式、实施效力等维度上的独特价值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命令—控制”范式下单一硬法规制的结构性缺陷,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符合新公共治理逻辑、绩效显著的秩序维持机制。农村民间金融软法治理应承载“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制度期许,在金融包容的理念指引下,围绕政府金融监管效能的提高,并依托相关软法与硬法的协同共治关系,达成由管控式向参与式的治理逻辑转向,推动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意义及其均衡理论的旅游文化形成与变迁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旅游人类学相比,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系统要素的泛化、形成与变迁机制不明、系统结构不清晰以及对旅游文化开发指导性不强等几个方面。文化概念本身的宽泛与抽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试着引入符号人类学中“意义”的概念,结合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确立旅游文化的二维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结论:在旅游文化演化的不同阶段,“意义的博弈”解释了旅游文化的形成与变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折腾出点动静来,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要有一个足够大的舞台;二、要有充分的权力调动他所需要的资源;三、要足够年轻和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人职匹配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职位角色要求,最后指出在校大学生入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准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