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充分考虑高校教学和社会服务职能以及内部资源分配对科研活动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研究我国高校知识生产创造活动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参与科研活动的高级职称研究人员的比例对发明专利申请增加有显著影响;重视基础研究有助于增加SCI论文;在校本专科生规模对科研产出有负面影响,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则对科研活动有积极贡献;加强与企业联系有助于增加高校的发明专利申请和EI期刊论文。最后,基于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聚类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知识的外部性,知识溢出这个新的区位因子正逐渐构成企业空间竞争的新变量,成为企业选址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是否选址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对集群内知识溢出所带来的正负效应的权衡。一方面,知识溢出具有典型的局域性特征,吸引企业选址同一区域,强化了集群现象;另一方面,作为知识溢出载体的产业集群,通过本地生产网络、合作创新、人才流动、非正式交流等机制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在为企业减少创新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集群内企业知识损失的风险。因此,不同特征的企业有不同的选址行为:处于学习和模仿创新阶段的中小企业趋于选址集群内,但是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研发技术能力的企业而言,为了防止信息的泄露,往往定位于集群之外。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实证研究本地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省际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受到临近省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异质的知识溢出如何产生经济空间收敛现象以及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研究方法:理论上,基于包含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的Ertur-Koch空间增广Solow模型分析知识吸收能力对经济协调增长的影响。实证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2018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贝叶斯层次空间Durbin模型和M-H Gibbs混合抽样算法估计空间收敛方程。研究发现:理论上,知识溢出导致经济空间收敛,提高知识吸收能力能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知识吸收能力不均衡会扩大地区间经济差距,不利于区域协调增长。从其他地区获得的知识溢出越多,本地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越大。实证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收敛。各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空间溢出收益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中心城市要强于边缘城市,珠三角城市整体上要强于港澳。研究创新:理论模型中加入了异质的知识吸收能力,突出了吸收能力的均衡性对于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性。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变系数空间计量模型,从而能够识别知识溢出对经济空间收敛的影响。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和技术交流信息,构造复合空间权...  相似文献   

6.
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类权重矩阵,以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有效带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创新,但会抑制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理邻近地区更显著。多维度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呈“梯度递减分布”特征。数字化产业发达省份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具有较强“虹吸效应”,不利于整体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是以,未来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环境,施行区域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通过估算莫兰指数I,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省域空间内的集聚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各项变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业受危机影响作用略为减弱,房地产业则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各省区1998-2011年的数据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本地研发、出口贸易和FDI的地区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中真正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做出显著贡献的是FDI,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结果。同时,外资不仅产生了地区内溢出,也产生了地区间溢出,并且地区间溢出大于地区内溢出,表明随着地方保护主义逐渐地弱化,地区间经济联系成为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省际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检验及动态轨迹分析。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总资本存量K、净资本存量Kn、生产性资本存量KP,采用重心法考察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K、Kn是反映资产价格财富的价值指标,KP是反映资产生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物量指标。相较K、Kn,使用KP作为资本投入指标,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投入状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且呈现以东部为核心的态势,资本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研究创新:从理论内涵和估算方法上比较分析K、Kn、KP三者并进行检验。研究价值:有助于中国第三产业资本估算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核算案例的一部分并更好地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产业聚集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发展和动态演进与知识溢出密不可分。不同的知识溢出方式对产业聚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溢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产业发展效应不是通过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而是通过波特效应即竞争效应体现出来。竞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产业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从而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分工的布局,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吸收能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与汇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重点分析网络零售对制造业集聚广度和深度的空间外溢效应及其有效边界,并以200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和静态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集聚规模和专业化集聚在内生交互效应的作用下均不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第二,随着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的扩大,网络零售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和专业化集聚均产生“U型”空间外溢效应,且这两个空间外溢效应分别在地理距离为1 400公里和2 000公里处达到最大。第三,网络零售对制造业集聚规模和专业化集聚的“U型”空间外溢效应的有效边界分别为1 100~1 600公里和1 700~2 000公里。在有效边界范围内,网络零售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并没有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出现衰减。因此,网络零售有利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14.
康淑菊  武伟伟 《价值工程》2021,40(33):169-171
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针对我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2001-2020年GDP,运用不同权重矩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基于"后"型、K-最近邻和欧式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矩阵的全局Moran'sI指数检验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K最近邻矩阵时达到最大.我国省域经济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检测省域经济中,"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省域经济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省域经济分布特征,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制造业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些溢出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和空间溢出。对我国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两类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多样化溢出对医药制造业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正,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为负。实证结果表明,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和国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出口贸易、工业碳排放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工业碳排放效率,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各省份出口贸易和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出口贸易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地区和东北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展现出口贸易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工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双峰趋同;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出口贸易对本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改善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效率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碍于所有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和FDI溢出的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国际知识资本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促进弹性大于FDI溢出的知识资本,但在加入交叉项后两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技术封锁导致;国际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中西部。这一发现为我国更高效地利用国际知识资本进行区域间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revailing theories of entrepreneurship have typically revolved around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recognize opportunities and then to act on them by starting a new venture. This has generated a literature asking why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varies across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le implicitly holding constant the external context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finds herself. Thus, where the opportunities come from, or the source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s also implicitly taken as given. By contrast, in this paper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s identified – knowledge and ideas created in an incumbent organization. By commercializing knowledge that otherwise would remain uncommercialized through the start‐up of a new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serves as a conduit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spillover entrepreneurship, a context with more knowledge will generate mor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By contrast, a context with less knowledge will generate fewer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Based on a data set linking entrepreneurship to the knowledge context, empirical evidence is provided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position tha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re not exogenous but rather systematically created by investments in knowledge by incumbent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谷冰清 《价值工程》2019,38(15):194-196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的2006-2018年空间面板数据,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下文详细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物质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不强,甚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大中华区由于语言和人文地理的天然联系,以及近年来两岸三地在各方面的广泛深入合作,股票市场的典型化特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性。本文采用动态相关的 HYGARCH 模型对大中华区的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发现该模型能有效捕获大中华地区股票市场的波动聚类性、非对称性和长记忆性特征。动态时变相关结果表明:随着股票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两岸三地的通力合作,大中华区的股票市场动态相关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