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光 《商周刊》2012,(25):60-61
何为“影子银行”?从可考证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概念的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影子银行,顾名思义,是指“有银行之实但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之外的机构。”在中国,则具体表现为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脱缰似的发展助推并加剧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监管机构越发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首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界定,继而从融资方的需求、投资方的供给以及投融资中介的配合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兴起之表面原因,进而在探讨其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指出影子银行兴起之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以及当下"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创新存在监管真空等金融体制方面的弊端,最后提出为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举措主要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典当行、小贷公司等机构进行调研后,本文分析了威海市影子银行的业务现状、各类机构的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子银行对当地金融发展与稳定的影响,并依此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的风险之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危害性,开始闻虎色变.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与西方的影子银行处于完全不同的意义范畴,在对其保持警惕性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对其全盘否定. 影子银行不特指机构 影子银行,广义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然而在国内这—概念仍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5,(8)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系统及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出表化运营所衍生的表外业务来实现。文章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其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及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对于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应当重新确立构建金融监管的边界,统一协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什么推动了它的快速增长?我们又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 根据不同定义来估算,"影子银行"的规模也不一样.按照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可以被"广义地界定为由(部分或完全)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信用中介".基于这个广义的概念,银行的表外活动如信托和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包括债券在内的信用类金融产品交易都可纳入"影子银行"的范围,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活动也应包含在内.央行所监测的社会融资总额涵盖了主要的"影子银行"的活动,但并没有包括大部分的信托资产和民间借贷,也未覆盖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7.
银行的影子业务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指银行近年来所主导的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银行通过银银、银信、银证、银保等之间的合作而形成同业资产或负债,这将使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2009-2014年16家内地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银行的影子业务规模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的影子业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银行的影子业务发展初期,银行间通过风险共担(risk-sharing)确实能降低系统性风险,但随着银行的影子业务进一步发展,银行间通过风险传染(risk-contagion)的金融加速作用而增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对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攀升,货币化程度高企,通胀压力抬升.影子银行风险不断积聚的一片担忧之下,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甫一出台.银行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股票以跌停响应,信托、券商资管等相关非银行资产管理通道业务均受到政策左右,资本市场为之震颤。银监会对商业银行非主业的理财监管何以引发市场如此关注?理财新规会带来哪些后续影响?金融改革的方向将朝向何方?  相似文献   

9.
《现代财经》2013,(11):33-44
影子银行通过房地产泡沫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机制包括信用生成、抵押品、资产替代和风险传染渠道。实证研究发现,在2003Ⅰ-2012Ⅳ期间内,影子银行在长期内导致房价显著上涨。在引入影子银行和构建金融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SVR模型表明,在引入相关内生变量后,房地产泡沫膨胀显著引起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为此,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切断其信用过度扩张源头,创新其信用监管手段,完善该体系金融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房地产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信息披露而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体制与立法技术的制约,立法与监管机构对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制尚存不足。信息披露是规范市场的基础,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完善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1.强化并表监管和集中度风险监管机制,弱化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会转移到传统银行体系。因此要通过监管措施在识别传统银行支持的非银行机构基础上加强这类机构业务的合规性,有助于对影子银行传递给传统银行的风险的识别,增强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应对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婕 《经济师》2008,(7):208-209
外资银行例如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已在国内正式开始营业。文章对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不足、外资银行争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经营战略及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中资银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制度呈现“趋同化”的趋势:各国都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的形式来提高银行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开拓业务的能力,在制度供给上都把提高竞争力放在首位;随着金融制度的改变,各国监管体制也相应的走向统一监管的道路,而且监管方式也逐渐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是个新颖概念,影子银行体系对一些国家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在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旺盛的融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居民财富增长和非金融机构资金优势及金融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具有监管困难和风险问题。激发其正向动能,探析其影响金融市场机理,探求其关联性传导机制,探究“资管新规”反噬作用,强化监管法制体系建设,是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综合商社在金融、信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商社存在于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能适时调整二者的利害关系,因而被称为“影子银行”、“幕后的银行”,它可提供如下金融服务。 一是企业间信用。所谓企业间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允许对方将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偿付予以一定期限延长的一种信用。综合商社在卖方与买方之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而其有效监管问题备受关注。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隐性担保和高杠杆两大特征,构建影子银行业务管理者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决策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隐性担保的影子银行偏好具有高杠杆特征的信贷限制项目,若引入杠杆率约束,则存在有效的监管干预策略,即当满足监管干预条件时,监管机构能甄别出影子银行的投资项目,可通过调节杠杆率监管区间引导影子银行的投资偏好;当干预条件未满足时,监管机构的干预策略无效。为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需加强治理,由泛化的分业监管转为针对经营业务的功能监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根据现金流信号对已存续的隐性担保产品进行严格的杠杆率区间监管;对风险级别不同的项目,需设定不同的投资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8.
在同时考虑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及它们的横向异质性和纵向时变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内在不稳定性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分流的储蓄资金规模及其信用创造乘数.其中,信用创造乘数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减函数,而信用创造乘数的变化速率分别是权益留存比率和抵押扣减率的递增函数.基于与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比较的视角,本文从融资脆弱性、信用媒介信息敏感性和杠杆周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功能的内在不稳定性,发现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不仅具有顺周期特征,而且其周期振幅远大于传统商业银行.最后,本文从监管定位、信息披露、市场数据监控和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是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发现,2014年针对买入返售业务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银发[2014]127号)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杠杆率,并使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显性化,抑制了银行破产风险。但监管政策实施后,银行创新出同业投资、同业链条的新模式,继续从事影子银行活动,使期限错配问题加剧,流动性风险提高。这表明,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在金融创新和监管政策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变,政策制定具有时间局限性,难以一劳永逸解决未来的所有风险。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政策应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在规范化、透明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拓展正规信贷业务,保障银行盈利来源,从而提升金融监管的效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用金融的基本规则监管互联网是讨论一切问题的基础。我从三个角度来谈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是互联网业务对货币创造功能的影响。银行的本质是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同时,又为客户办理结算的过程中创造信用货币,因而对具有货币创造能力的业务,监管部门会严格监管。信用卡是一种商业信用,应该从法律上给企业以发放信用卡的权力;但有支付功能的机构,允许其发放虚拟信用卡是否会创造新的货币?余额宝们把90%以上的资金在银行做协议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