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视角,使用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城市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在中国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大于其正外部性。(3)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会显著提高。无论是OLS回归模型还是空间计量模型,文章的结论均具有稳健性,因此新型城镇化效率的提高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发挥其集聚效应,形成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依托的新农村经济区域,实现各种要素在集聚区域内的合理整合,产生中小企业集群的巨大竞争力和创新力,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发挥其集聚效应,形成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依托的新农村经济区域,实现各种要素在集聚区域内的合理整合,产生中小企业集群的巨大竞争力和创新力,走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谢漾  洪正 《当代财经》2022,(2):66-78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进正深刻影响着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发展,然而传统研究忽略了城市群对金融集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18个城市群金融集聚度进行测算,借助β收敛模型并结合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群演进过程中金融集聚的时空特征和金融集聚效应,以及影响城市群金融集聚的机制后发现,城市群成为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从非城市群向城市群集聚,从欠发达城市群向发达城市群集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内部具有不同的“中心-外围”集聚效应,欠发达城市群表现为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城市群为联动效应,发达城市群为辐射效应,衰退城市群则为耗散效应;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机制。因此,应该加快城市群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从全国、分地区、分时段和引入金融发展水平虚拟变量等角度,比较分析了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支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抑制效果最强。金融发展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强度远大于土地财政,且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远强于中部,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然是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力量。金融发展水平是导致二者对新型城镇化支持效应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为此,文章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采取差异化的融资战略,同时提高金融市场发展效率是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之一,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劲动力之一。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人口的集聚、产业的升级与集聚、经济文化中心的重新布局等新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切实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统筹现在与未来,合理布局金融机构,培育完善的服务网络,如何寻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着力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过程中,住房与能源消费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基于我国1978~2012年数据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证明,虽然短期内城镇化发展会增加碳排放,但从长期效应看却有助于碳减排。因此,应将减排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是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结构异质性中使用深度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区域异质性中内陆地区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低的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传导渠道讨论来看,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创新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中均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创新效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金融集聚现象对推进经济带建设与能源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于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环境、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由于发展现状对于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层面的资源诅咒效应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既有研究忽视了城镇化和集聚经济对资源诅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对于资源型产业依赖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据此,进一步利用动态模型分析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传导机制的异质性.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资源诅咒效应在低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明显;资源型产业依赖通过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要素集中而产生的集聚效益影响着资源诅咒间接传导机制的作用强度,城镇化的推进有助于弱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金融产业集聚体现出来的竞争力来源于金融产业集聚特质形成的集聚效应,它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金融外溢效应、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和自我强化机制效益等途径对实体经济施加影响,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3):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4):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2年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评价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呈不断改进的趋势,西南、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绩效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结构,促使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将金融发展分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运用1998—2012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数据和中国金融发展数据,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不同金融种类对新型城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表明,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政策性金融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水平发展,而商业性金融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两种金融支持对城市环境水平发展推动均不明显;良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进一步推动金融水平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化带来集聚效应,能增强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小城镇的形成依托一定产业基础,而其建设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在西北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与互动至关重要,文章以甘肃定西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得出一些结论,期许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曾刚  耿成轩  翁旻 《技术经济》2021,40(2):56-64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当前阶段,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引致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负,起抑制作用;第三,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集聚作用较弱,产业资源错配、缺乏协同共享机制现象明显;第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外商投资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和金融投资对京津冀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