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有关住房租赁核算方法的分析,比较了虚拟折旧成本法、市场租金法和使用成本法的条件和优劣,应用使用成本法对我国重点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住房租赁活动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镇居民住房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了9%~17%,明显高出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文章基于居民福利视角,结合选址现存问题、居民福利受损等情况,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及区位理论为支撑,从生活设施、教育条件、交通设施、就业保障4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选址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适宜选址的六大区位,提出结合城市更新、公共交通、产业分布的选址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是否偏低及其程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双方的观点和证据发现,我国关于消费率的统计方法存在一定问题,不足以说明其处于良好水平。抛开对消费率数据的纠结,在不正常的消费率背后,我国国民经济本质问题是转型期出现的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是开放政策,重配资源,让利于民以及做好辅助产业结构平稳转型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最终消费率及结构变化的中外比较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山东经济》2011,(5):27-32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不同发展阶段的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和特征。我国的消费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率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住房消费将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变量.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住房成为居民重要财产性收入的时候,就意味着住房租赁消费将可能影响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而对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内需政策的制订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价上涨与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居民住房刚性需求的矛盾是我国未来二十年必须解决的一个大课题,而公共租赁住房能否顺利实施有助于这一矛盾的缓解。通过对于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的比较研究,提出对于中国建立公共租赁住房退出机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率过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太低、收入差距过大等,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杭州市民对公共租赁住房有何期盼,设计了针对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调查问卷,在杭州市区进行抽样调查。经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近90%的市民认为从公租房到市区的公交车程应在40分钟以内,绝大多数市民认为公共租赁住房应配有衣柜、桌椅、床和厨房设施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约48%的人期望能租到两室两厅的公共租赁住房,约42%的人选择两室一厅,公共租赁住房的合同一年一签。40%的人认为租金应为同类住房水平的50%~60%,约有25%的人认为租金应为同类住房水平的50%及以下,近25%的人认为租金应为同类住房水平61%~70%。但收入越高的群体,越希望能租到户型好的公共租赁住房,同时收入越高的群体能承受的租金水平越高。最后,基于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凯恩斯开创的方法,本文将居民消费从结构上分解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两个结构因子,建立了居民消费率结构因子决定的静态与动态理论方程。将居民消费结构分解的理论方法应用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而言,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是消费率下降的主因,市场化消费体制中福利保障缺位是主导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住房租赁市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消费率,而且能够实现居民买房和租房的效用均衡,减缓房价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本文分析总结了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居民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和管制经验,并从法律保障、开拓房源、保护承租人利益、发放租金补贴等方面发展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分析住房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住房市场的演变为基础,本文探讨了住房消费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住房消费促进经济回升的功能较强,住房租赁收入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住房消费对就业带动能力较大。文章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尤其大都市区房地产租赁市场快速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日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日本与我国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不仅收入水平低,而且收入来源单一,这是造成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消费结构方面,中日两国的变化趋势相似。这一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民消费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乔智 《南方经济》2018,37(8):47-59
近年来针对股市资产价值变动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多采用宏观数据,难以揭示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细节。为克服以上缺陷,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总体较弱,其中市值变动的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改善性消费上,而对饮食等日常必须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影响较小,这可能与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投资方式有关;(2)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收入分布和资产配置倾向发生改变,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不同年龄居民消费的影响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分布。研究结论揭示了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股市改革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基于Linear-SVM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百度新闻栏目57988篇的房地产市场新闻进行文本分析,构建出网络媒体净看多情绪变量和网络媒体关注度变量。并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媒体变量、住宅销售面积和房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网媒房地产新闻的多空情绪变化基本能反映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媒体报道对房地产市场冲击的响应相对稳定,时变效果不明显。媒体关注度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作用受到其构成成分和所处市场阶段的影响,其对房价的反向作用在紧缩调控放开后逐渐减小,并逐渐转为正向的提升作用,对住宅销售面积的反向作用在2015年后的市场高涨时期逐渐缩小,持续时间也在缩短。媒体情绪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作用受到调控政策和市场运行状况的叠加影响,其对房价的提升作用在2015年至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上行周期中有所扩大,对销售面积的提升作用则较为平稳。据此,文章提出应根据市场所处的阶段关注网媒发布信息的频度和情绪,加强舆情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失业率--从出生组分析经济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的失业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出生组别的话。相对而言,在所有教育组内,年轻群组内存在比年老群组更高的失业率。年老群组在他们劳动生涯内,失业率长期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然而对于年轻群组,情况大相径庭:失业率差异增大。对于年轻群组而言,失业率和教育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大学以上教育依然维持最低失业率水平。性别的失业率差距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而扩大:最大差距出现在低等教育组。除此以外,出生组别之间的失业率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而且这种差距也是在低等教育女性组最为明显,这也意味着低等教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们对于这种群组之间的失业率差距提供了解释:国有企业高度集中导致了非常低的失业率,而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带来了较高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涨的房价,一些城市的中等收入居民既无足够的支付能力也不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否定国际惯用房价收入比4~6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房价收入比取值范围。同时对现行房价收入比指标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反映中等收入城市居民真实的住房支付能力现状。  相似文献   

17.
RTAs纺织品协定将对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U.S.-DR-CAFTA纺织品协定为例,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认为该协定是美国在全球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打压中国纺织业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纺织企业应充分解读该协定的相关条款,趋利避害,从而避免贸易壁垒的限制,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王赟祥  高新波 《新疆财经》2006,(1):41-43,30
本文简单地阐述了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通过连续复利的方式获得了我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国债收益率曲线并通过建模获得了收益率曲线的回归方程。同时,根据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和特点,用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其进行理论说明,并指出国债产品设计与定价上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98年~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美中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由此,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美中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原料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贸易上,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易耗性产品对美贸易上发挥出比较优势,而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对华贸易上由于出口管制政策没有发挥出比较优势。政策建议是,美国要想缩减美中贸易逆差,就必须逐步取消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对于中国来说,在鼓励出口的同时,应重视从美进口,采取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