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中国绿色GDP的实践看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绿色GDP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就致力于绿色GDP的核算工作,先后在10个省市进行绿色GDP试点项目,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在试点过程中,中国各地方政府发现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绿色GDP显示的环境赤字数据揭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大地以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如果要真正提高GDP,就必须从环境保护做起,发展绿色经济。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都配合起来,开拓自己的思维设计可行的绿色经济方案。  相似文献   

2.
绿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学要求我们实行绿色GDP核算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绿色GDP核算体系未能投入实践。那么在现行GDP体系中,对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所作出的绿色投资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文章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绿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先负面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转变为促进作用。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晓红 《中国经贸》2014,(6):202-202
GDP核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经济普查之中,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普查资料,来提高对GDP核算的准确性,近些年,国家专门的针对这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案,在对资料的来源、对核算的细节、具体的核算方法、扩大核算范围上都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金融资本所占的国际份额也在显著地提高。尤其是证券市场,仅仅是20多年的时间,已经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本文主要对中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很大,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每年是稳步上升的,股票交易额和GDP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美国股票市值和债券市值与GDP和实体资产存量高度相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5.
2012年,是浙江人均GDP跨越10000美元的关键之年。年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对实体经济的重视非同一般,明确“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集聚”。在今年“省两会”上,实体经济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关键词,让经济发展重点重新回到依托实体经济的自主增长轨道上已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转型阵痛可能是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过程。但一些观念,特别是如何扩大内需、实现增长,我们还是要有所突破。第一,我们要改变"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拉动就业、提高GDP"的观念。从国际上看,MadeinChina意味着廉价品。我们要改变这种观点,不要一说发展经济就要投资工业。发展工业不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唯一出路,应该考虑把服务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纳入到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来大陆、台湾经济实力增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峡两岸使用不同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要比较两岸经济实力必然涉及货币折算率问题。本文采用汇率、购买力平价、真实比价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按汇率核算,台湾人均GDP比大陆高16倍,台湾经济总量相当于大陆的1/3;按真实比价核算,台湾人均GDP比大陆高5倍,台湾经济总量相当于大陆的1/10。真实比价核算的结果介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之间。汇率核算的结果表明台湾经济“枝叶繁茂”,真实比价核算的结果表明大陆经济“扎根深厚”。自1949年至今50年来两岸价值总量、实物总量、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都表明,两岸经济差距并不象世人想象的那样大。两岸经济的重新评价,对“台独”主张是釜底抽薪,对“和平统一”则增加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体现环境的作用力,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绿色GDP指标的构建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针对绿色GDP的概念,核算方法还存在着许多分歧。本文认为绿色GDP的本质应该是如何指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观点的指引下,本文通过对东亚国家经济增长对环境依赖度的实证分析,考察绿色GDP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我国构建该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就必须坚持以契合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核心,处理好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功能匹配和紧密结合等方面的关系.银行要积极主动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银行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实体经济要求为目标,推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鼓励开展改革创新多角度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保持经济长久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我国经济要在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保持优势,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广东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重点考察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中以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科技年鉴及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1991~2008数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广东省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广东在增加科技投入的总量的同时,也要对经济结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8,3(1):10-16
1979年春卓炯率先提出市场导向的改革思路,主张把产品经济体制改革成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把计划价格改革成市场价格,资源配置机制的行政机制改革为市场机制,重塑微观经济基础。这是卓炯对改革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实践证明,卓炯提出的市场导向的改革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营个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根据改革实践进行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总量从1978年世界排名第15位到2014年将跃居第一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例如:物价飞涨、没有实现藏富于民、政策性垄断的低效率、资源和市场对外依赖的风险等,这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目前的弊病和风险,并提出了改革措施为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新疆财经》2006,(2):10-1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缺乏技术支撑,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体系等。为此,应该改变外贸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采取具有激励作用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现在来看,中国经济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与党领导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深化密不可分。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深受西方经济理论和话语逻辑的影响,主要从资源配置角度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及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行为边界。由此造成西方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指责,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市场经济,以及给我国市场经济贴上"国家资本主义标签"的种种"污名化"说辞。对此,为避免陷入西方话语陷阱,我国学术界应该结合新中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功实践,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宋玉军 《特区经济》2006,(12):177-178
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果,是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发展要求“混合化”;市场经济现代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中西方国家向混合经济演进的几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强力推行之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属于公共问题,无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有效产生,必须要政府强力推行方能奏效。因此,要保证循环经济的强力推行,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具体来讲,就是要将循环经济立法应当定性为经济法,明确立法指导思想,构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具体制度安排。这是强力推行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内地与港澳、台湾分别签署了经济一体化协定,进而为两岸四地经济整合创造了条件,"中华自由贸易区"有可能从假设走向实践。分析表明,整体上四地经济一体化对各个经济体的影响是正面的,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作模式、内外部关系等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杜伟岸  李成权 《特区经济》2009,242(3):204-205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与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联系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一套适应湖北经济发展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将为湖北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我国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存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成障碍。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制度体系,即完善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法律保障制度、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